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1-11-21 13:50:42 点击数: 次
麻麻又到了手足口病多发的季节,该如何保护宝宝呢?听说,孩子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手足口病,医院打一针?粑粑如果您也听说丙球蛋白防手足口病,别轻信!医生说了:这种说法是很不科学的,爸爸妈妈不要听信传闻,还是要勤洗手,做好相应预防措施↓↓进入手足口病多发季3岁以下孩子风险增大
市疾控中心提醒,4月份我市将逐步进入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的发病风险将逐渐增大。
医院儿科主任杨一民说,每年春夏之交是手足口病高发季,从近一两周时间接诊情况来看,手足口病患儿就诊量确有较明显增多,以急诊患儿为主。
手足口病一般2-3年就会有一个“小流行”,因为患儿患病后,次年体内会有抗体,但过几年,抗体抵抗力下降,便可能再度出现小高峰。专家介绍,后续就诊患儿有越来越多的可能。随意注射丙球蛋白或干扰孩子自身形成抗体
对于“打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孩子手足口病”一说,医院的儿科专家明确答复“这不可能,根本不科学”。医院的专家,他们也给出否定答案。
杨一民说,丙种球蛋白并未纳入国家关于手足口病的指南当中。丙球蛋白确实被纳入重症手足口病救治中,但在预防方面并不建议使用。因为随意注射丙球蛋白会给身体带来潜在的伤害。首先,丙球蛋白是血液制品,其安全性就是一大潜在风险。而且,儿童正处于自身免疫功能不断健全与完善的阶段,自身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若随意注射丙球蛋白,会干扰孩子自身抗体的形成,还可发生过敏反应。麻麻那么,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预防手足口病,还是要遵循传统的预防手段。建议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婴幼儿的尿布、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和消毒;婴幼儿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本病流行期间(4-6月)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夏季,小孩很容易生痱子,该怎么辨别痱子和手足口病?医院儿科主任吴谨准:手足口病出疹有明显特点,与痱子较容易区分。手足口疱疹发病部位分布多为离心型的,表现在四肢末端、口咽部、肛周等出现皮疹,多为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而痱子一般全身都有分布,多见于头面部、前额、颈部、前胸及臀部等。手足口病的疱疹是分散的,痱子通常是成片出现的斑疹,痱子间的皮肤也会发红。此外,手足口病的疱疹不痛不痒,但会出现发烧、流口水等症状;痱子有发痒及轻微的灼烧感,易形成囊肿和毛囊炎。医院儿科主任杨一民说:
手足口病和水痘表现也很不一样,水痘的皮疹往往是向心型分布,从脸部、颈部往躯干,然后四肢发展,所以水痘的发展是从上到下的,以躯干为主,且水痘相对较大,呈绿豆、黄豆粒大小的亮亮的水泡。
另外,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是同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但临床表现不同,发病部位也有所区别。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内、软腭上和扁桃腺、悬雍垂上,有发热、咽痛症状,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孩子往往因为咽痛而流涎、拒食。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记者苏奇通讯员陈赟李琪彬罗超编辑曾欣欣
厦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