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d血型系统抗原免疫产生的同种抗体是除ABO、Rh系统外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同种抗体,其血型抗原是SLC14A1基因的产物,也是红细胞膜上的尿素转运蛋白。
Kidd血型抗原名称取自先证者美国人Kidd女士,年Allen在一名叫Kidd的美国妇女血浆中发现了抗-Jka,这位孕妇在分娩第6个孩子时发生了溶血病,从而发现了Kidd抗原。年Plaut在一位输血后发生了溶血的病人血浆中发现了Jkb抗体,年在一位Jk(a-b-)病人血样中确认了第3个Kidd系统抗原Jk3。年Heaton等人发现了Jk(a-b-)红细胞具有抵抗2M尿素溶解的能力,揭示了Kidd糖蛋白的尿素转运功能。
Kidd系统中的JKnull表型表达为Jk(a-b-)表型,同时Jk3(-),是由于突变产生的沉默基因,Jknull表型有Kidd糖蛋白结构缺陷或者膜上不表达Kidd糖蛋白。Jknull血型经同种免疫后易产生高频抗体即抗-Jk3,该抗体与所有正常表达Jka或Jkb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近年,国内外对此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并不多见,因此本课题组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Kidd血型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Jknull表型的分子机理和遗传背景,为此类稀有血型患者输血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1.一般资料
患者,女,51岁,尿毒症病史2年。因发热、头晕3d,伴昏迷半天入院治疗,亲属叙述无输血治疗史。入院血常规检查Hb:42g/L,申请滤白悬浮红细胞2U,胆红素未见异常。输血前检测:O型,Rh(D)阳性,抗体筛查阴性;随着患者多次输注异体红细胞后,直抗阳性逐渐增强(凝集强度越大代表效价越高);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主侧阴性,次侧阳性。
2.方法
血清学检测按照《全国临床检测操作规程》对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鉴定等,直抗阳性样本按酸放散说明书进行检测;JkA/JkB基因分型使用人类红细胞稀有血型基因分型试剂盒,采用荧光溶解曲线法技术。Kidd基因扩增与测序分析进行PCR序列特异性引物与测序,测序结果使用Geneious序列判读软件,将结果与参比序列(Jk*01)进行对比分析。
3.结果
先证者输血记录与检验结果:患者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间接胆红素(IBI)检测值变化见图1。
血清学试验结果:21d样本进行毛细管离心,近心端与远心端样本的直接抗人球蛋白分型、2mol/L尿素溶解试验、标清定型结果见表1。
患者抗原血清学鉴定:用了两个不同品牌的抗-Jka和抗-Jkb标准血清,结果显示患者红细胞上无Jka和Jkb抗原。
不规则抗体筛选与鉴定:患者血浆样本抗筛阳性,抗体鉴定结果为高频抗体、与所有谱细胞均为4+凝集,与患者经毛细管离心后近心端样本不凝集。
酸放散液与所有谱细胞均2+凝集,与患者经毛细管离心后近心端样本不凝集。
分子生物学分析:所有家系成员含先证者基因分型结果皆为Jk(a-b+)。先证者测序结果为:+12CT、-1GA、CA、AG、GG、AA。见图2。
根据测序结果进行先证者等位基因分析,其一等位基因为:+12CT、-1GA,AG,GA;另一等位基因为:CA、AG、AG、GA。先证者子代携带先证者等位基因(+12CT、-1GA、AG,GA)。见图3。
4.回顾性分析
有输血史患者一旦产生高频抗体,便不易与自身抗体区分,因为近期患者体内输入的献血员红细胞与患者免疫刺激生成的同种抗体发生凝集导致直抗阳性。先证者在高频抗体产生前Hb从42g/L上升至输血后52g/L,显示此时输血有效。先证者在住院第13天、20天、21天输血后未见Hb明显上升,且胆红素在1d内急剧升高,由此提示献血员红细胞在患者体内大量破坏,考虑患者出现由同种抗体或合并自身抗体导致的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经毛细管离心试验处理样本后,患者新生成红细胞不与患者血浆发生凝集且直抗阴性,由此进行高频抗体分析。
抗-Jk3抗体主要是IgG,少数也有IgM,大多是免疫产生的同种抗体,如输血或妊娠,也有少数是自然存在的自身抗体。中国人群的高频抗体频率占所有红细胞免疫抗体频率0.05%以下,以抗-Jk3、抗-Dib、抗-PP1Pk相对常见。Kidd血型刺激产生的抗体在血浆中可能迅速下降至很低或不能被检测的水平,给该类抗体检测带来一定困难。但在过去的案例报告中,抗-Jk3不乏严重和致命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也有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案例报导。抗-Jk3仅发生在Jk(a-b-)(又称Jknull)表型人群,波利尼亚和芬兰人的Jk(a-b-)频率约为0.1%~1.4%,亚洲地区日本约为0.%,我国开展的稀有血型筛查计划报导新疆维吾尔地区少数民族Jk(a-b-)频率为0.%、番禺地区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现10例Jk(a-b-),频率为0.02%。
Kidd血型系统为SLC14A1基因产物,由11个外显子构成。JkA与JkB基因多态性由GA决定第个氨基酸为天冬氨酸形成Jka抗原、天冬酰胺形成Jkb抗原。Jknull表型的分子机制中以-1GA相对常见,该位点突变位于内含子5最后一个碱基,导致RNA剪切酶无法结合,使6外显子全片段缺失。在本实验的家系调查中,先证者与其子代都发生该位点突变。而先证者另一导致Jknull的碱基突变为CA,即第74个氨基酸从天冬酰胺变赖氨酸。先证者两条等位基因中出现-1GA与CA导致SLC14A1基因产物抗原性消失而出现Jknull血型,对长期需要多次输血患者应进行直抗试验追踪或于疾病初期应进行稀有血型抗原检测,避免高频抗原免疫。
相关文献发表在《中国免疫学杂志》:
龚晨辉,饶美英,周芬,等.多次输血尿毒症患者免疫抗-Jk3引起输血无效及家系分子生物学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37(0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