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妈妈出生24小时后的常规3针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18-7-30 16:38:41   点击数:
 点击标题下方的儿科医生妈妈

可以快速查看超过篇原创育儿科普文章

第1针:卡介苗(BCG)    

卡介苗是目前唯一一种含活菌的常规疫苗(鼠疫疫苗和炭疽疫苗也是活菌疫苗,但不是常规疫苗),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引发人体感染能力最强的疫苗之一。

接种时间: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1剂卡介苗。如新生儿因早产、低体重或疾病等原因不能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应在体重增加至g或疾病康复后及时补种。

未接种卡介苗的儿童,3月龄以下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需先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阴性者可补种,4岁以上不予补种;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

接种部位和方法:新生儿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接种后反应:卡介苗接种后2?3周,局部会出现红肿的硬结,平均直径在10mm左右,中央逐渐软化形成白色脓疱,可自行吸收或穿破呈溃疡,2?3个月结痂,最后形成永久性疤痕(卡痕)。大约九成以上的受种者接种局部都会发生溃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如溃疡直径大于10mm且超过12周不愈,请就医。

不良反应:如接种后接种侧的颈部、腋下、锁骨上下等处的淋巴结肿大甚至化脓、破溃,则考虑卡介苗淋巴结炎的可能性大,一般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后可痊愈。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卡介苗淋巴结炎的发生率小于1‰。全身播散性感染是卡介苗最严重的致死性不良反应,大多发生于免疫缺陷儿童,国际痨病联合会报告其发生率为0.22/万剂。

      第2针:乙肝疫苗(HepB)    

乙肝疫苗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的疫苗之一。

接种时间: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满1个月时接种第2剂、满6个月时接种第3剂。如新生儿体重低于g,应在出生后1个月开始按0、1、6个月程序接种。

如按标准免疫程序接种后无抗体产生,可再按标准程序接种3剂(可换不同工艺的疫苗或提高剂量,即第1次用的是低剂量5μg,则第2次可用高剂量10μg),若仍无抗体产生,不需再次接种。如按标准免疫程序接种后发现抗体转阴,健康人无须加强免疫,血液透析和免疫缺陷患者则需考虑加强。

接种部位和方法:一般为右上臂三角肌肌内(因为通常与卡介苗同时注射,故采取不同部位)。

接种后反应:接种后局部反应以一过性疼痛多见,偶有红肿硬结等,全身反应以低热为主,过敏等情况发生率极低。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偶合症(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其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见于2周?3月龄婴儿。

      

TIPS:是否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血液制品,有潜在风险。

目前在乙肝疫苗的剂量和是否同时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问题上仍存在不同意见。一些证据表明单独接种10μg乙肝疫苗比单独接种5μg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成功率更高,约可提高5个百分点,将阻断率提高到95%左右;但接种10μg乙肝疫苗的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否能进一步提高阻断率,尚存争议。

一般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母亲生下的新生儿,只需接种乙肝疫苗,选择10μg剂量可能效果更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生下的新生儿,应在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于不同部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比如接种5μg乙肝疫苗,应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IU)。

          第3针:维生素K1    

维生素K缺乏,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进而影响凝血过程。一旦婴幼儿体内缺乏这种物质,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或受外伤后出血不止。由于胎盘对维生素K的通透性很差,孕期母亲体内的维生素K很少进入胎儿体内,因此新生儿体内没有储存足够的维生素K,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体内维生素K水平更低。此外,由于新生儿肠道内细菌少,无法自己合成足够的维生素K,且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也很少,因此,新生儿常发生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可发生于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也可发生于出生后1?3个月甚至半年内,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消化道和脐部,极少数会发生颅内出血。颅内出血病死率高,幸存者也常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为避免这种后果严重的疾病,医院通常会给新生儿肌注1次维生素K1。

注射时间:目前认为,出生24小时内肌注1次维生素K1,能极好地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注射剂量:医院使用维生素K1的剂量和做法并不统一,但单次剂量都不会超过5mg,通常正常足月新生儿常规肌注1剂,早产儿、母亲产前使用抗惊厥抗凝或抗结核药及妊娠分娩过程中有并发症等的新生儿常规肌注3剂(连续3天每天1剂)。

不良反应:使用维生素K1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多为静脉给药,肌注维生素K1不良反应较少。

      

TIPS:其他国家的新生儿怎么补充维生素K

国外较为公认的做法是,新生儿在出生时和出生后3个月内补充维生素K1;常用方案是:新生儿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1mg,此后,每隔10天口服2mg直至3个月(共10次),或分别在1周和4周时口服5mg(共3次)。

    

本文完结于年摘选自《育儿正典》

延伸阅读

儿科医生妈妈:Apgar评分—宝宝的第1张体检成绩单

儿科医生妈妈:家有早产儿怎么办

微博、







































白癜风惠民活动
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kfyy/6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