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案例分析中山岐江公园规划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1-7-8 14:10:39   点击数:
 一、公园创建背景

1、历史渊源

中山岐江公园的原场地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该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90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2、开发建设缘由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建筑平方米。岐江公园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

岐江公园是在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题公园,引入了一些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是工业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

二、公园设计定位

1、用地环境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建筑平方米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一点就是逸仙湖公园。

2、设计定位

歧江公园是一个综合性城市公园。

以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历史的能满足市民休闲、旅游和教育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可供人们娱乐的游戏场所。

3、设计理念

岐江公园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将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岐江公园以原有树木、部分厂房等形成骨架,采用原有船厂的特有元素如铁轨、铁舫、灯塔等进行组织,反映了历史特色。同时,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列等,形成新与旧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公园路网的设计为例,该路网采用若干组放射性道路组成,既不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曲线型路网,又有别于西方园林规整的几何图形。它打破了一般“公园”或“园林”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城市空间。设计者在一开始便提出不设围墙,不收门票的思路,为市民提供一个可达性良好的城市开放空间。

三、公园规划设计

1、功能类型与布局

工业遗产区: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

休闲娱乐区:这片区域主要有中山美术馆。

自然生态区:这片区域的主要功能是让游园者嬉戏、散步用。

2、景区、景点分布与内容组成

平地起涌泉,刚性的栅格铺底,构成儿童嬉戏的乐园,形式上仍采用开放式。

铁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符号,也是一种重要景观元素。

3、园路布置

除了自然生态区内曲线道路较多外,其它俩个区域被曲线环路包围的区域内几乎都是直线路网。

4、植物规划

工业遗产区:内植物绝大多数都是以低矮灌木和草坪为主,乔木只是点缀

休闲娱乐区:主要是乔木为主

自然生态区:主要与野生植物为主

5、空间特征

由于白色柱阵的存在,道路的线性在空间上被加强了,也丰富了单一的道路。

由于红盒子的封闭性及外部环境的开阔性,使身处在盒子里面的人的视线固定,视距很大且正好将外面的景色框入其中,形成框景。

6、雕塑小品

7、建筑

美术馆

红色记忆

琥珀水塔

骨骼水塔

8、水体(岸际)

9、铺装设计

生锈铸钢与花岗岩组合的铺装组合的铺装

花岗岩铺装

红砖与花岗岩组合的铺装组合的铺装

个人评价:

成功之处:

①水位变化滨水地段的栈桥式水际设计;

②江河防洪过水断面拓宽采用挖侧渠而留岛的设计;

③废弃产业用地元素的保留、改造和再利用的设计。

不足之处:

①对场地的废旧因素利用得尚不够充分;

②对原有丰富的生态环境没能完全保留;

③骨骼水塔和中山美术馆因安全原因重建,失去了环境与建筑再利用的意义;

④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需要,在公园设计中加入一些不和谐的景观元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lctx/1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