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疫苗”来了!打一针就能不吃药还管半年?你关心的都在这
作为“三高三兄弟”之一的高血脂,不要以为高血脂只是血液里面的脂肪稍微高一点,如果你不去管它,时间久了它还可能会拉着其他两个“亲戚”一起来投奔你,让你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大大升高。
确诊为高血脂、生活调整无效的患者,都需要服用相关的降血脂药物。临床最常使用到的降血脂类药物,就是他汀类药物,患者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用药。
天天不离药物,让很多高血脂患者备受困扰。
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降脂药只需要每隔6个月用一次即可,你会不会心动,或立刻就怀疑对方是骗子?”
这可不是忽悠,临床上真的有这样一种药物存在,它就是PCSK9抑制剂!
一、究竟是什么降脂药,比他汀类药物还“厉害”?
1、俗称高血脂疫苗——PCSK9的前世今生。
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研究院和法国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一个名字像绕口令一样的蛋白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型,简称PCSK9。
虽然PCSK9从结构和名称上属于蛋白酶,蛋白酶活性却很低。这一特性,让当时的科学家们都对它充满了好奇。
PCSK9的晶体结构
此后不久的达拉斯心脏研究中,则发现了一群体内PCSK9功能缺失型突变的非裔美国人,其体内胆固醇水平都偏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十分低。
后来人们就发现,PCSK9与人类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有关,PCSK9抑制以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病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这就诞生了PCSK9抑制剂!
2、PCSK9抑制剂怎么发挥降脂作用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也就是说先有动脉粥样硬化,才有冠心病。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危险。
PCSK9可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使其无法发挥降低血液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而PCSK9抑制剂恰恰能阻止这一过程,进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一项纳入27,名患者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结果显示,PCSK9抑制剂在他汀基础上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平均达59%,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5%,心梗事件风险降低27%,卒中发生风险降低21%,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风险降低22%[4]。
其实国内已经已有两款PCSK9抑制剂上市,伊洛尤单抗(瑞百安)和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波立达)。
新浪医药新闻
但这两个PCSK9抑制剂,至少需要每两周或每月一次皮下注射给药。
今天要讲的主角来了,长效PCSK9抑制剂来咯!
PCSK9抑制剂,这种抑制剂每年只需皮下注射两次,用药便利性带来的更好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可能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被形象地成为“降血脂疫苗”。
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EJM》首页的两篇Inclisiran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让人眼前一亮,公布了这个“降脂疫苗”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存在显著降低效果,平均最高可达到与对照组相比52.3%的下降幅度,且该药一次给药有效期可持续天,可能对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提供帮助。
两项3期试验共涉及超过名患者(其中人接受了Inclisiran治疗),该分析评估了在接受了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基础上使用“降脂疫苗”的疗效和耐受性。
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的治疗组的PCSK9和LDL-C水平都稳定下降,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52.3%和47.9%。而且该项研究中注射了Inclisiran药物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只有少部分人在注射药物部位出现了轻中度的不适感。
打一针,管半年,可能就在不久!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正在对“降脂疫苗”进行上市申请审评。与饮食疗法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成人原发性高脂血症(包括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降低LDL-C。
在中国,今年6月,这个“降脂疫苗”在国内提交的临床申请获得受理。
二、PCSK9抑制剂和降脂药有啥区别?打一针就不用吃药了?
他汀药物一直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界的“扛把子”。
不过,他汀类药物虽是经典用药,但仍存在不少局限性,临床上有部分冠心病患者即使服用了他汀类药物,血脂仍不能达标,还有一些患者他汀不耐受,无法用这类药。
如果他汀使用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未达标,可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但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幅有限,仍无法满足部分患者的降脂需求。需要进一步强效降脂才可能达标的患者,这时候可以使用PCSK9抑制剂。
现在你就明白了,PCSK9抑制剂可能是他汀无法完成降脂目标时的强大技术支撑。
打一针就不用吃药了?
上文也说了,我国已经上市了两种短效的,治疗高血脂的抑制类药物。
目前上市的两个药物,并不是一针治愈,而是需要定期打针,只是说它们注射的周期可以比较长,免去了每日服药的烦恼。
比如阿利西尤单抗是每两周给药1次,而伊洛尤单抗是每月给药1次。
跟他汀类药物一样需重复给药。若坏胆固醇含量升高,单独用“高血脂疫苗”仍然无法控制血脂,还需联合其他降脂药物。
由此可见,“高血脂疫苗”并不是打一针就不用吃药的。
三、“高血脂疫苗”适合哪些人使用?
由于PCSK9抑制剂的售价较高,以国内市场为例,目前伊洛尤单抗国内定价元/支,按照每月注射1~2次的标准,年用药金额达到2~4万;而阿利珠单抗国内定价更高,去年定价为元/支。
相对于他汀类药物每年仅为多元的费用,PCSK9抑制剂在价格上毫无优势,也令许多普通患者望而却步。
目前他汀药物仍是降低胆固醇的主流药物,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种人群,且经济条件足以支付,就更适合使用“降脂疫苗”。
%uD8患有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uD8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使用他汀药物后,无明显改善;
%uD8对他汀药物不耐受患者。
四、除了打针吃药,这些方法也能降血脂
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患者已突破2.2亿。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二者也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增加身体活动、减轻体重、改善饮食、戒烟和节制饮酒等。
那日常生活、饮食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饮食调理
轻度高血脂的人群先通过饮食控制,来稳定或降低高血脂。采取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糖少盐和高膳食纤维的饮食原则,严格控制总热量摄入,尤其是胆固醇和动物脂肪。
%uD8高纤维饮食
高纤维食物如粗粮、杂粮、干豆类、蔬菜、水果等可与胆汁酸相结合,促进新陈代谢,帮助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每天至少保证一斤蔬果。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菌菇类、豆类。
%uD8低脂肪
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当中饱和脂肪酸太多,很容易让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如果长时间摄入大量饱和脂肪酸,会导致甘油三酯含量升高,会加速血液凝固的速度,会导致血栓形成。
脂肪的摄入也要控制,食油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为主。
鱼类以及豆类中的脂肪酸含量比较少,是很好的低脂肪、高蛋白质食物。
%uD8低胆固醇
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就高达毫克,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的每天毫克多了近6倍。
少吃动物性脂肪,减少胆固醇摄入。
%uD8低糖饮食
糖类摄入太多可以转变为脂肪,会引起肥胖,因此血脂高还需要坚持低糖饮食。
%uD8低盐饮食
食盐也会影响血管健康以及内环境稳定,因此一定要注意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可超过6克。
2、运动
美国心脏协会(AHA)最新发表科学声明强调,对于血压或胆固醇轻中度升高的人群,“少坐多动”是降压降脂的“最佳首选治疗选择”[8]。
血脂异常的人群在进行饮食调理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进行运动,这样才能双管齐下,更好的控制高血脂。
3、戒烟戒酒
酒精会影响胆固醇代谢、升高甘油三酯水平,而且对肝脏的损害也非常大。
吸烟可导致HDL-C水平降低和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减少,不利于微血管新生和损伤的大血管修复。
总之,为了身体戒酒戒烟,这没啥好说的。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身体健康,预防高血脂也是如此。
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性,可以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保持良好心态,尽量避免精神紧张、情绪过分激动、经常熬夜、过度劳累、焦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和精神因素对脂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