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是否只是一种低级食品,营养有限燕窝有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3-3-26 9:28:53   点击数:
 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4769448.html

一、燕窝中的营养成分-唾液酸详解,与不同食物含量对比

唾液酸是从唾液腺黏蛋白中分离得到的一族神经酰胺的衍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种生物体中。目前发现的唾液酸形式有50多种,其中,

99%以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和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两种最主要形式存在。

Neu5Ac是人体内源性唾液酸,具有促进神经发育、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婴儿的认知发育、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Neu5Gc是人体外源性唾液酸,人体不能合成,能随着膳食摄入进入人体

唾液酸含量在不同物种间变化较大,即使在同物种间,也会受到不同品种、产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母乳是婴儿唾液酸的重要来源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对母乳、牛奶、猪奶、羊奶等不同乳品中的唾液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并探究了不同泌乳阶段乳汁中唾液酸含量的变化趋势

母乳中唾液酸含量可高达.46mg/L配方奶粉中唾液酸含量在~μg/g,母乳中唾液酸主要与低聚糖结合(73.8%),基于牛奶或羊奶设计的配方奶粉中的唾液酸主要与糖蛋白结合(70%),研究发现,大多数配方奶粉的唾液酸含量小于成熟母乳中唾液酸含量的25%。初乳中唾液酸浓度最高,随着哺乳时间的延长,母乳中唾液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同一时点早产儿母乳中唾液酸含量均高于足月母乳。

唾液酸具有提高婴儿智力和记忆力、抗老年痴呆、提高肠道对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吸收、抗炎和抗病毒等作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前体,并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

不同种动物性食物,甚至同一种食物中唾液酸的含量差异很大,除动物个体唾液酸生物合成程度不同外,这可能是由于动物的不同品种、地理区域、动物营养、检测方法等造成的。

燕窝中含有大量唾液酸,研究者们发现燕窝中的唾液酸结构为Neu5Ac,且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不同产地、品种的燕窝中唾液酸含量存在差异。

二、燕窝对女性的功效

1.皮肤功能

皮肤覆盖全身,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紧密结合的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由下至上分为四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

角化细胞(或角质形成细胞)在基底层增殖,然后角化或分化,从棘层迁移到角质层。角质形成细胞在皮肤屏障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直接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颗粒层中的紧密连接蛋白是皮肤表皮的第二道屏障,关系到上皮屏障的形成和维持。

研究人员首先对燕窝模拟胃消化,复杂蛋白经酸处理和蛋白酶解充分断裂成肽段,同时将结合态SA释放出来。在美白实验中,燕窝“消化”产物对B16细胞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酶的抑制程度高于“未消化”燕窝。

另外,HepG2细胞模型也表明燕窝“消化”产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对H2O2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通过采用贡献率分析法处理数据后,结果显示燕窝酶解产物中蛋白成分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率达到85.87%,游离SA对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贡献率占63.43%,

由此得出结论,燕窝蛋白肽和游离SA在减轻黑色素沉着上,分别主要发挥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为验证燕窝是否具有促进皮肤保湿作用并探明可能的机制

在皮肤表面,表皮角质层通过自然保湿因子保持水分,超过70%的自然保湿因子由聚丝蛋白合成和衍生。

经酶解后的燕窝提取物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显著提高聚丝蛋白和聚丝蛋白-2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另外在原子力显微镜下,燕窝处理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保留有更多的液体样物质。在上游通路的调控方面,燕窝提取物通过介导p38-MAPK的磷酸化,以及激活转录因子GATA3、PPARα、PPARβ和PPARγ的表达,调节聚丝蛋白分子的表达。

经鉴定和分析,N-乙酰神经氨酸(SA)及分子量小于1.7kDa的小肽对聚丝蛋白和聚丝蛋白-2的表达具有很强的诱导作用。

除了体外试验,也出现了口服燕窝或其提取物对皮肤功能影响的报道。研究人员将燕窝与透明胶质、胶原蛋白复配,研制了一款即食冰糖燕窝制品。

受试者在食用最佳配方的制品30天后皮肤含水量显著提高,且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

然而,由于该制品还含有90mg透明质酸钠,有人群实验报道服用透明质酸对皮肤水分的改善作用,因此不能说明完全是燕窝起到的调节作用。

2.免疫功能

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中的黏膜免疫是机体免疫的一个重要组成。三种独特的成分,包括厚厚的管腔蛋白黏液层、紧密连接的上皮细胞屏障和分泌的抗炎因子,可以保护肠道黏膜固有层免受管腔内微生物的影响。

张玫

等[31]研究表明,加入珍珠粉的燕窝提取物能增加T淋巴细胞的合成,提高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M水平,这一发现提示燕窝可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曹妍等[32]研究印尼白燕窝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迟发型变态反应等指标的影响,认为燕窝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机能。

侯雁等[33]通过建立大鼠淋巴细胞转化检测的MTT方法来考察不同品种的燕窝及伪品对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发现利用低浓度ConA进行刺激,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辅助作用,但燕窝对大鼠淋巴细胞并无直接转化作用,提示燕窝对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Aswiretal[34]研究了6种不同来源的燕窝样品(2种经加工处理,其余4种未经处理)对人类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的增殖和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小鼠白血病单核巨噬细胞RAW.7中释放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所用燕窝样品均显著增加了细胞增殖的百分比;经加工处理的燕窝所干预的巨噬细胞RAW.7中

TNF-α

含量明显降低,而用未经处理的燕窝来干预,TNF-α含量反而升高。由此可知,燕窝能影响Caco-2细胞的增殖和TNF-α在巨噬细胞RAW.7中的释放,且这种影响与燕窝的来源和加工与否有关,这说明燕窝可能具有抗炎的效果。

3.女性备孕和孕产期

妊娠期是女性一生中最为特殊的阶段,全过程约天(40周),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在妊娠前后阶段,女性在体重、皮肤、心肺、生殖系统功能等方面均出现明显变化,是非常复杂却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

燕窝对备孕女性和孕产妇的潜在作用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对生殖系统和胎儿神经发育的调控。

3.1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子宫和乳腺,均含有雌激素(雌二醇)和孕激素(孕酮)的靶向受体。燕窝具有的一些生物活性特质提示其对哺乳动物的繁衍生育有潜在影响,这些特性包括高SA含量、含EGF样活性物质以及对细胞生长增殖有刺激作用。

在一项以黑腹果蝇(

DrosophilaMelanogaster

)为动物模型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食用了燕窝添加量为1、3、9g/kg培养基的果蝇(周期为30天)相较于对照组,产卵率显著提高,然而不同燕窝剂量组之间生殖率没有显著差异。ALBISHTUE的团队针对燕窝与女性生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首先,他们给雌性大鼠灌胃60、mg/kg体重的燕窝溶液(周期为9周),发现燕窝组大鼠子宫腔上皮、腺上皮和腺体组织的增殖与分化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另外,与细胞增殖相关的蛋白,包括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及类固醇(雌激素和孕酮)受体的表达均上调。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在燕窝灌胃的最后一周将雌鼠与雄鼠合笼交配。中、高燕窝剂量组的雌鼠怀孕率和胚胎着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高剂量燕窝组雌鼠子宫内膜足突(或饮液泡)发育增强,这一超微结构有利于胚胎在子宫上皮的附着。在着床窗口期,足突的形成和发育严格依赖于雌二醇和孕酮及其下游分子。同样检测到雌鼠妊娠期第7天的血浆雌激素、孕酮、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燕窝组和空白对照组。另外,燕窝对雌鼠卵巢、子宫免于醋酸铅毒害的保护作用也有报道。

结合燕窝的活性成分和功效作用,目前认为燕窝改善生育能力的途径至少包括以下2个方面:

首先通过氧化还原途径。氧化应激参与了从卵母细胞成熟到受精、胚胎发育和妊娠的多个生理过程,氧化还原态的失衡阻碍了生育。研究发现燕窝补充的非妊娠和怀孕雌鼠总抗氧化能力均提高,氧化应激水平均降低。

其次,燕窝具有雌激素活性,雌激素的生成有利于增加子宫腺体的数量,子宫内膜腺体及其分泌物(如生长因子、激素、转运蛋白)影响发情周期的维持、受孕存活和着床期生长。

另外,研究发现燕窝的补充与雌鼠子宫雌二醇受体和孕酮受体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燕窝可能通过促进类固醇激素的产生从而诱导受体表达。

从现有动物实验的结果来看,燕窝可能增强子宫和卵巢功能,为女性生殖系统带来益处。未来进一步探明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提出和实施相关改善生育的措施。

3.2后代神经发育

人类的大脑发育是复杂的过程,其中婴儿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SA是一种神经氨酸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大脑和乳汁中。

婴幼儿最重要的SA来源为母乳,其中是以游离、寡糖结合和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

根据5号碳原子连接基团的不同,SA可分为4种:N-乙酰神经氨酸,N-羟基乙酰神经氨酸,脱氨基神经氨酸和神经氨酸。据报道,饲粮中添加SA可提高猪仔的学习记忆能力,额叶皮层中的SA含量也得到提高。通过反复腹腔注射N-乙酰神经氨酸,营养不良模型大鼠的异常行为也有效降低。

由此认为,外源性SA的摄入很可能影响后代的大脑发育。燕窝是SA含量最高的天然食物,其中N-乙酰神经氨酸占燕窝总SA的99%。

除了个人健康,孕妇还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yfzl/1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