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南音又称南乐,发源于闽南地区,是我国四大古乐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有“华夏瑰宝”、“音乐活化石”之美誉,又有“御前清曲”之雅颂。年9月,南音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山南音阁原为厦门通俗教育社旧址(即厦门市歌舞团旧址),坐落于厦门市风景秀美的中山公园西门湖畔,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平米,建筑面积约平米,共两层高,是一幢建于20世纪上半叶后期,融合了闽南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传统楼阁式建筑。
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斥资近千万元,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团队加固修缮这一历史风貌建筑。年5月,修缮后的中山南音阁重新面世,并长期作为厦门市南乐团的团部办公和专业表演场所。悠长古南音,婉转绕于斯,古乐种、老建筑在此相得益彰、传承不息。
▼中山公园内相对空旷的南音阁前广场是居民健身爱去的场所
(摄于年10月)
▼建筑东侧繁茂大树阴翳中踢毽、闲聊的老人们
(摄于年10月)
▼掩映在黄昏斑驳树影中的南音阁,魁星河从门前绕过
(摄于年10月)
▼周日下午南音阁内厦门市南乐团正举行公益演出;
图中为年轻演员们在表演南音剧目《冷房中》,台下几乎座无虚席
(摄于年10月)
加固思路
当年,在接到厦门市政府委以重任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亚勇大师带领总院和厦门分部对原有建筑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建筑年代较长,鉴于当时的设计、施工水平,始建时并没有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施工质量一般;加之由于种种历史因素,多年来又处于无人维护管理状态,存在砖墙返潮酥碱,混凝土柱钢筋锈胀、保护层剥离,混凝土梁板开裂、钢筋锈蚀,屋面渗漏、木构件腐朽等现象;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和构造措施均不能满足当时的抗震设防要求。同时,该建筑还有一些独特之处,对加固设计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由于建造时代久远,且历史上有过数次改建,主体结构较为复杂,结构体系混乱,传力路径不甚清晰;二是其地处公园湖畔,地基情况也较为复杂;三是本次改造后作为文艺演出的公共场所,对加固后结构的防火性能要求较高;四是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闽南地区文化色彩,为历史风貌保护性建筑,要求结构的加固不能破坏其建筑外观。王大师带领团队,经过精细筹划后提出本次加固修缮首要目标是解决结构抗震体系、构件抗震性能和耐久性方面存在的缺陷;同时针对该建筑特有之处,提出更高要求:本次加固修缮设计应本着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原则,加固修缮后务必保有其原建筑外观及保证加固前后建筑风格统一,同时满足其作为演艺建筑应达到的安全、防火、疏散等多方面要求。工作内容
1、检测鉴定
该建筑始建年代久远,已无设计图纸存留,为保证加固设计的准确性,遵循“先诊断后治病”的科学原则,设计之前对该建筑的结构尺寸、材料强度、基础形式等进行了现场勘察和检测,并对房屋进行了可靠性、抗震性进行了鉴定。
2、加固设计
墙体加固方面,对承重砖墙采用“夹板墙”加固方法,为了保持外立面效果,所有外墙均在内侧单面加固。混凝土构件加固方面,采用了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复合面层的方法,在有效提高构件承载力、改善其抗震性能的同时,满足了结构的防火要求,而外廊部分的梁板加固后截面尺寸基本没有改变,较完整地保存了建筑物的原有风貌。
3、屋架改造
根据原有木屋架的实际情况并应业主的要求,本次改造中将原有木屋架进行更换,重新设计为钢结构屋架。新设屋架分为大厅和排练厅两部分,其与主体结构相连标高处的柱顶和墙顶增设了钢筋混凝土圈梁,不但方便了屋架的安装固定,又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加固修缮前的南音阁(摄于年)▼加固修缮后刚落成的南音阁(摄于年)
结语
根据厦门市政府要求,中山南音阁的加固修缮本着保护建筑物原有历史风貌的原则,我们保留了原来的空间肌理关系和建筑尺度;相应技术手段的灵活搭配应用既达到了加固补强、提高性能等目标,同时又兼顾了使用要求、防腐防火、风貌保护等要求。
如今,距离建筑的修缮落成面世已逾十年,彼时米黄外墙可能又经历粉刷一新,彼时新换构件可能再印上岁月痕迹,彼时广场中跑跳嬉戏少年可能已离家求学,彼时树荫下踢毽闲聊老人可能或入土为安。时光荏苒,南音流转,人与建筑的平凡故事里自有精彩。
End
文章供稿:厦门分院李茂辉、邹一阳
往期回顾:1、CABRXM资讯丨中建研厦门分院助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厦门宣贯培训会成功举行2、CABRXM推荐丨加固改造既有建筑之前,进行鉴定的必要性3、CABR资讯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调研组赴山西省调研4、CABR资讯丨保护世界遗产!中国建研院为“皇家园林”规划建设系统消防体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