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余追教授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3-4-19 10:29:33   点击数:
 

来源:经济日报

在与病魔抗争28天后,57岁的李婆婆又“活了过来”。2月4日,家人将已确认符合出院标准的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出,出院回家隔离恢复。

回顾李婆婆的诊疗经历,负责救治的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余追教授感慨说,诊疗组当时的谨慎研判和当机立断,既保住了婆婆的生命,也避免了医护人员被感染。

救治患者当机立断

今年1月6日,畏寒发热9天、体温高达39℃的李婆婆,被紧急医院急诊科救治。她还有典型的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一系列检查显示,她的双肺呈病毒性肺炎改变。

在接受退热、抗感染等治疗后,李婆婆症状缓解不明显。由于存在呼吸困难,高流量吸氧氧饱和度不能维持正常,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余追带领团队,立即研判婆婆的病情。

李婆婆的病情进展之快超过所有人预计。进入重症医学科仅3个小时,她的呼吸困难持续加重——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氧浓度给氧下,她的氧饱和度却掉到了70%左右,随时面临呼吸衰竭死亡。

余追当机立断,指示值班医生紧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暂时保住了生命。

随后的进一步检查发现,李婆婆罹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多种基础疾病,且有30余年肝硬化病史,这都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余追带领医疗组精心诊治,持续给予婆婆抗病毒、抗细菌、激素治疗,并使用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力、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治疗,稳定住婆婆的病情。

加强防护预防感染

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时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还未全面爆发。但余追紧急决定将婆婆转入该科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同时,他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加强防护,预防感染。

1月19日,陈婆婆成功脱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鼻高流量湿化仪吸氧。

在病床上躺了13天后,婆婆的肌肉都出现萎缩迹象,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莎莎在组织护理中,鼓励婆婆躺在病床上蹬自行车康复锻炼,同时让家属多次视频探视,安慰鼓励患者勇斗病魔。

虽然余追已于1月18日奉医院,但他仍牵挂着这位重症患者,要求治疗组姚兰博士等人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ysty/12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