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起来献血浆吧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0-8-24 16:39:55   点击数:
 

血液制品是有其他药品不可替代和重大临床使用价值的特殊药品,在抢救特别是对与血液有关的疑难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只能依靠血液制品,是临床其它药品不可替代的必须用药。而考虑到健康人血浆成分的复杂性,国家规定除人血白蛋白外,其他血液制品不予进口。

献血浆就是由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的行为,采集的血浆为血液的无形成分,满足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需求。年,国家规定单采血浆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划归血液制品企业,这意味着单采血浆站必须由血液制品企业设置,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原料血浆必须一对一供应给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国家对单采血浆的管理非常严格,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单采血浆站技术操作规范》等,对单采血浆站的设置、单采血浆监督、单采血浆采集流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确保单采血浆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小朱是山东省某市的一名公司职员,曾在街头收到一份捐献血浆的宣传单。宣传单由当地的单采血浆站散发,称捐献血浆利国利民,每次还有-元的误工费。“献血浆和献血一样吗?献血浆对身体有影响吗?”无偿献血的观念现在日渐深入人心,在突发事件或者血液储备紧张时,众多民众会伸出援手表达爱心。但同样是爱心事业——捐献血浆,很多人甚至包括政府官员、媒体记者都有认知误区,严重影响了原料血浆的采集。”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制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误区一:单采血浆=卖血

“献血是无偿的,而浆站要向献浆员支付一定费用,因此,单采血浆就是献浆员向浆站出卖自己的血浆;卖血就是为了挣钱,是贫困落后的表现。”一些网友这样说。朱威认为,把单采血浆等同于卖血,贻害无穷。从个体看,导致献浆员形象欠佳,自身压力大,影响献浆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这种认知误区会导致血浆采集会越来越困难,血液制品紧张的情况也会日益严重。

目前,单采血浆时浆站支付的费用主要是营养、误工、交通等费用,不是卖浆所得,这也是国际惯例。以美国为例,对第1次献浆者,血浆采集中心一般会支付20美元并给一些小礼物,第2次以后每次支付约40美元,名目是误工费和交通费。由于第1次献浆者有一部分是为钱来的,所以血浆采集中心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献浆者讲解血浆用途,请患者来中心向献浆者慰问并交流等,长此以往,一些献浆者对钱的概念越来越淡化,进而加入常年献浆的队伍。专家指出,在国际上,献血浆从来不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社会发达进步的标志。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原料血浆的2/3来自美国,除能自给自足外,美国每年还有大量原料血浆出口;数个发达的欧洲国家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基本能自给自足;部分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虽有血浆采集,但都不能满足自己国内需要;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极少有甚至无原料血浆采集。

误区二:献血浆危害身体健康

“血液减少会使身体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献血后产生的头晕现象就是因为脑部没有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一氧化碳中毒时的现象是一个道理。血液减少还会使身体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献血后身体虚弱就是这个原因,免疫能力的下降会使本来无足轻重的感冒等病毒有可乘之机。”在互联网上以“献血浆健康”为关键词搜索,类似“献血(浆)会危害健康”的帖子着实不少。“科学研究和多年实践早已证明,适量献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朱威介绍,正常人血液中,血浆约占50%,而在血浆中钾、钠、氯和各种蛋白等有机成分只占8%~10%,其余90%~92%的成分是水。根据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献血浆者献一次机采单位的血浆,总量不超过毫升(含抗凝剂),其中绝大部分为水。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本身具有很强的调节功能,献浆后一般在48小时内(不超过72小时)血容量就会得到恢复。据介绍,国际上对献浆员每次供浆量及供浆间隔并无统一规定。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规定,每次采集献血浆者的血浆量最多为毫升,两次采集血浆时间间隔最少为2周;日本、澳洲、西班牙、德国等国规定,献浆员可每周献一次,最多为毫升~毫升;美国规定,献浆者可1周献浆2次,采浆量根据献浆者的体重而定,在毫升~毫升之间。相比之下,我国的规定更严格一些:每次采集供血浆者的血浆量不得超过毫升,严禁超量采集血浆;两次供血浆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4天,严禁频繁采集血浆。

朱威表示,献血浆前要做严格的身体检查和化验,合格者方能献浆。“献浆后,有人可能有短期头晕等反应,很正常,休息一会儿,多喝点水,很快就会好的。”

误区三:献血浆会染上疾病

“单采血浆,在把血液经过离心机分离出血浆成分后,需要再把其余的成分还输到体内,这个过程会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万一哪个环节出错给你带进点儿艾滋病病毒,你就哭去吧。“献血浆能救人,献爱心的同时还能增加点收入,利人利己。但我就是怕染上传染病,所以迟迟没有行动。”有网友如此表示。“很多人担心献血浆会染上疾病,是受上个世纪90年代中前期国内个别地区出现的艾滋病村的影响。”朱威说,必须认识到,事件的发生有特定历史条件,是在缺少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或者没有按国家规定执行严格血液检测所致。《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于年颁布实施后,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单采血浆管理不断加强,单采血浆的安全有了充分保障。“现在的单采血浆管理,无论硬件还是软件,跟过去都不可同日而语。”据介绍,我国对浆站设置有一套严格的标准,选址、内部结构等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血浆,严禁手工采集。机采血浆能一次性连续完成单采浆中的各个操作,即一次完成采血、抗凝剂混匀、离心(或膜滤)、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加置换用的生理盐水,将血细胞回输给献浆员等程序。采浆机使用的一次性耗材(如离心杯,膜杯及导管、针头、血浆袋等)必须采用经国家检验合格的正规产品,严禁共用、混用,用毕要浸泡、消毒、毁形,严禁回收重复使用。浆站必须对申请献浆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样化验。合格者,核对身份证后,要报所在地的县级卫生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省和相邻省内进行献血浆者信息检索,确认未在其他单采血浆站登记,然后将信息反馈,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再发给《供血浆证》。按规定,单采血浆站应建立献浆员管理档案和身份识别系统,记录其献浆情况、健康检查情况等。严格管理既保证了血液制品的安全,也保护了献浆者的安全。“近10年来,我国还未报告过因献血浆而感染疾病的例子。”朱威说。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捐献血浆、捐献血浆对于健康是否存在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

1.什么样的人能够捐献血浆?

答:至少需要符合如下条件:(1)身份证地址所在地在单采血浆站划定采浆区域内;(2)年龄在18-55岁之间;(3)营养状况良好,体重男性≥50kg,女性≥45kg;(4)身体健康,无任何器质性疾病,经内科、外科等体检项目全部合格;(5)无贫血,无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传染病。

2.什么是血浆?每次献浆的量是多少?献浆的频率是多少,对于健康是否存在影响?

答: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血液由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无形成分——血浆构成。血浆的92%为水分,其余是蛋白质、无机盐等成分。每次捐献血浆的量为-ml,每次捐献血浆丢失的水分很快能够通过补充水分来获得,丢失的蛋白质也能够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在2-3天内得到补充。而我国规定的采浆间隔最短为14天,因此正常捐献血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相反,捐献血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对于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有利的作用。

3.捐献血浆会不会上瘾?

答:捐献血浆既不是吸烟,更不是吸毒,是在人的手臂上扎针抽血,扎针和拔针会痛,难道有人对被扎也会“上瘾”?献一次血浆就等于参与挽救一个人甚至几个人的生命。如果说献血浆会“上瘾”,那就是献血浆救人会上瘾,做好事会上瘾。为了民族工业和国民的健康,即使上了这种“瘾”也值得。献血浆救人,奉贤爱心,自豪而快乐!献血浆,健康适龄者的慈善事业!

4.符合条件者定期捐献血浆会不会导致贫血?

答:每当提到献血或捐献血浆,总有人担心捐献血浆会导致贫血。实际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不足或血红蛋白含量严重低于正常范围。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过度破坏和长期严重营养不良、严重缺铁和造血功能障碍等。

捐献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水(91%),丢失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很少,甚至小于机体一天正常新陈代谢的红细胞的数量。因此,符合捐献条件者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合格后定期捐献血浆,是绝对不会导致贫血的。育龄期女性和代谢较旺盛的较瘦捐献者,献血浆过程中或献血浆后可适当喝些牛奶、饮食中增加动物血、动物肝、菠菜等含铁和蛋白质及钙较丰富的事物,以补充铁、蛋白质及钙等营养成分。

5.献血浆,对献浆者身体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第一、献血浆时,血浆站按国家规定给献浆者进行四大类21项的健康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第二、献血浆能降低高血脂、高粘滞血症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可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进而出现像心绞痛、中风、冠心病、脑梗塞、心肌梗塞等要命的病。献血浆可促进血液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带走血脂,让血管畅通,防止动脉硬化,从而缓解和预防高血脂、高粘滞血症的发生,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从实践看,现在“体外血脂去除”治疗,医院采用,操作方法跟献血浆的操作大致相同。

当然,预防高血脂和心脏血管疾病是要多管齐下的。比如注意饮食,少吃高脂肪的食物;适度开展锻炼,等等。

6.血浆是如何被采集的?有没有传染疾病的风险?

答:自从年我国强制淘汰手工采集血浆以来,血浆的采集都是通过全自动采浆机来完成的。每次采浆时我们使用的都是全新的一次性使用的无菌耗材。供浆员的血液通过针头和管路被采集出来,在全封闭的采集系统中,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和无形成分(即血浆)被分离开来,血浆被收集到血浆袋中,有形成分则通过管路和针头再次回输到供浆员体内。血浆采集的整个过程都在全封闭的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系统中完成,不会接触空气也不会接触其他人的血液,因此是绝对不会有传染其他疾病的风险的。7.采集血浆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吗?

答:无论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长期的血浆采集实践都表明采浆不会对于健康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当然,在采浆过后个别人会出现乏力、嗜睡的现象;而有些人会觉得食欲好了,睡眠也好了,这都是因人而异的。但总体来说,即便是长期献浆也不会对个人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8.献浆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献浆前后您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1)配合体检医师做好健康检查,如实回答医师提出的问题,避免因隐瞒病史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2)妇女月经期、怀孕期和哺乳期,个人在疲劳、身体不适、休息不够或饮食不佳的情况下不应献浆。(3)献浆前不要饮酒,不要食用油腻食物、不要服用任何药物。(4)勿空腹献浆,献浆前后多饮水(特别是淡盐水),以有效补充体内水分。(5)献浆结束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持续压迫针眼处10分钟,休息约20分钟后离开为宜。

(6)献浆后24小时内,不宜做剧烈运动及重体力活动。

9.我们捐献的血浆被用来做什么?

答:血浆主要被用来制备血液制品,常见的药品有以下几种:(1)人血白蛋白(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3)凝血VIII因子(4)人凝血酶原复合物(5)纤维蛋白原(6)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用你的血浆制成的血液制品及多种疫苗,去预防传染病和救治垂危的病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交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患者会感谢你,社会更会感谢你!

陈竺部长在献浆时说:“献浆和献血都是救死扶伤的善举,是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标志。愿更多爱心人士投入这一崇高的事业。希望全社会树立‘无偿献血光荣,有偿献浆同样光荣’的意识。”

朋友,倘若你所献的血浆制成的血液制品挽救了一个或二个或无数个患者的生命,冥冥之中,你能不为此而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吗?

朋友,一起来献血浆吧!

-End-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ysty/8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