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学习通习题
总论
1、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A、有特异性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
3、复发在下列哪种传染病中最多见:
A、伤寒
B、钩端螺旋体
C、脊髓灰质炎
D、霍乱
E、麻疹
4、传染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几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A、增高1倍以上
B、增高2倍以上
C、增高4倍以上
D、增高6倍以上
E、增高8倍以上
5、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预防接种
E、接触者预防服药
6、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7、传染过程中,下列哪一种感染类型最多,对防止流行的扩散有其积极意义?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B、病原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9、传染或感染过程中所占比例最少但最易识别的是:
A、潜伏性感染
B、亚临床感染
C、显性感染
D、慢性病原携带者
E、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10、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初期、极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早期、中期、晚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
1、流行性出血热病变最严重的脏器:
A、心
B、肝
C、肾
D、垂体
E、脑
2、不符合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处理原则是:
A、纠酸
B、扩容
C、利尿
D、导泻和放血疗法
E、血液透析
3、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鼠
D、蚊子
E、狗
4、下列哪一项不是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常有的临床表现:
A、三红
B、三痛
C、球结膜水肿
D、休克
E、蛋白尿
5、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血常规检查特点为:
A、WBC正常,异常淋巴细胞增多,PLT下降
B、WBC升高,异常淋巴细胞增多,PLT正常
C、WBC下降,异常淋巴细胞增多,PLT下降
D、WBC升高,无异常淋巴细胞,PLT下降
E、WBC升高,异常淋巴细胞增多,BPC下降
6、流行性出血热进入多尿期的指征是:
A、尿量增多24小时大于50ml
B、尿量24小时大于ml
C、尿量24小时大于ml
D、尿量24小时大于ml
E、尿量24小时大于ml
7、流行性出血热原发性休克最主要的原因:
A、血浆外渗
B、大出血致血液浓缩
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继发感染
E、水盐失调致血容量下降
8、流行性出血热的三大主征是:
A、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
B、发热、休克、出血
C、发热、休克、肾损害
D、出血、休克、肾损害
E、发热、休克、DIC
9、流行性出血热广泛毛细血管损害,临床上可表现为:
A、头痛、腰痛、腹痛、眼眶痛
B、面红、颈红、上胸红
C、皮肤粘膜出血点、黑便、咯血
D、血压下降或休克
E、以上均是
10、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变是:
A、组织水肿、出血
B、组织退行性变
C、肌纤维变性坏死
D、组织细胞脂肪变性
E、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病毒性肝炎
1、丙型肝炎主要通过下列何种途径传播:
A、消化道
B、呼吸道
C、接触传播
D、注射和输注
E、垂直传播
2、在甲型肝炎病程中哪期传染性最强:
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黄疸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3、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最佳措施是:
A、终止妊娠
B、避免剖宫产
C、产后减少母婴传播
D、新生儿产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E、禁止母乳喂养
4、下列哪种病毒属于DNA病毒;
A、HBV
B、HIV
C、HAV
D、HEV
E、HCV
5下列哪项实验室指标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最直接依据:
A、HBsAg
B、HBs-Ab
C、HBV-DNA
D、HBeAb
E、HBcAb
6、下列有关戊型肝炎的特点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B、临床上黄疸发生率高,黄疸持续时间长
C、病情较重
D、孕妇感染患者死亡率高
E、感染后一般可终身免疫
7、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主要:
A、干扰素
B、转移因子
C、核苷类药物
D、中医中药
8、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A、碘酒消毒
B、注射转移因子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应用干扰素
E、注射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
9、甲肝病人早期诊断可根据血清标志物:
A、抗HAV-IgM
B、HAV两对半
C、HCV-RNA
D、抗HBs
E、抗HAV-IgG
10、下列哪项不是重症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A、黄疸迅速加深
B、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C、出血现象
D、肝脏缩小
E、皮肤瘙痒
流行性乙型脑炎
1、关于乙脑病毒,哪项是错误的:
A、蚊是传播媒介
B、猪是扩增宿主
C、多为隐性感染
D、为DNA病毒
E、病毒外层有包膜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蚊虫
C、猪
D、鸟
E、鸡
3、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3种凶险症状为:
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B、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C、高热、昏迷、惊厥
D、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E、昏迷、呼吸衰竭、高热
4、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流行季节为:
A、4、5、6月
B、5、6、7月
C、6、7、8月
D、7、8、9月
E、8、9、10月
5、7月初,6岁小儿高热,抽搐,昏迷入院,初步诊断为乙脑,首先要与哪种疾病鉴别:
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散发性脑炎
D、感染中毒性脑病
E、结核性脑膜炎
6、能作流行性乙型脑炎阳性早期诊断的实验检查是: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中和试验
D、特异性IgM
E、病毒分离
7、乙脑极期引起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
A、高热
B、痰阻
C、脑实质病变
D、抽搐
E、呼吸肌麻痹
8、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A、过高热
B、昏迷合并肺炎
C、反复惊厥
D、严重后遗症
E、中枢性呼吸衰竭
9、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A、气溶胶
B、粪-口传播
C、密切接触
D、虫媒传播
E、其他
10、乙脑患者多长时间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症状者称为后遗症:
A、1年
B、半年
C、3个月
D、2年
E、9个月
艾滋病
2、HIV一般不通过哪个途径传染?
A、注射、输血
B、性接触
C、母婴
D、握手或共餐
3、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接触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肠道隔离
D、虫媒隔离
E、血液、体液隔离
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
A、逆转录病毒科
B、披盖病毒科
C、弹状病毒科
D、呼吸道病毒科
E、疱疹病毒科
5、高危人群出现下列情况2项或2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的可能,下列描述有误的是:
A、体重下降10%以上
B、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C、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D、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
E、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
6、HIV主要破坏人体内哪种细胞:
A、CD8+细胞
B、CD4+细胞
C、神经胶质细胞
D、骨髓干细胞
E、B淋巴细胞
7、艾滋病常见的合并症有:
A、PCP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虫感染
D、以上都是
8、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9、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10、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骼系统
伤寒和副伤寒
1、病后第六天出现皮疹的是()
A、水痘
B、猩红热
C、麻疹
D、伤寒
E、斑疹伤寒
2、伤寒玫瑰疹常出现在病程的()
A、1-6天
B、7-13天
C、14-20天
D、21-28天
E、28天以后
3、持续发热6天的病人,疑为伤寒,最简便而阳性诊断率又高的检查拟送()
A、粪便培养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肥达反应
E、尿-粪培养
4、伤寒杆菌从肠道感染后进入血液通过()
A、动脉进入
B、肝门静脉进入
C、直接从肠壁穿过进入
D、由淋巴管通过胸导管进入
E、毛细血管进入
5、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中毒性脑病
B、肠穿孔
C、急性胆囊炎
D、肠出血
E、肺炎
6、诊断伤寒肥达反应有参考意义的抗体效价是()
A、O效价1:,H效价1:80
B、O效价1:80,H效价1:
C、O效价1:,H效价1:
D、O效价1:80,H效价1:80
7、伤寒的并发症多半出现在病程的()
A、第一周
B、第4-5周
C、第六周
D、第2-3周
E、整个病程
8、在伤寒的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的是:
A、伤寒患者
B、伤寒暂时带菌者
C、伤寒恢复期患者
D、伤寒慢性带菌者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9、一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此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
A、复发
B、再燃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10、伤寒与败血症的鉴别诊断具有诊断意义的是()
A、毒血症的轻重
B、肝脾肿大的程度
C、白细胞数的高低
D、有无皮疹
E、以上都不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