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例结核病人险些被误诊为晚期肿瘤PET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1-10-4 17:14:08   点击数:
 

推荐语

患者入院时,初步判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经多科室讨论及全身PET-CT检查后,怀疑为左肾癌并双肺及胸膜多发转移——晚期肿瘤?

但综合临床症状,最终诊断为「结核病」,经治疗,患者的发热症状很快得以缓解。回头梳理这份病例,我们能得到哪些启发?

此病例的诊断过程中曾用到T-SPOT和PET-CT,不少医生认为它们十分高端且精确,但是,它也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何时需提高警惕?应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舒某,女,47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6天」于年7月19日入院。

6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最高体温在39℃;伴有头痛、干呕,医院就诊(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既往有「粒细胞减少症」,年7月3日因「泌尿结石」在我院泌尿科行左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

入院后查体

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脑膜刺激征(-),双肺(-),心脏、腹部(-),双下肢未见水肿。

入院当日门诊行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提示皮层下少许缺血灶,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

入院后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1.73×↓,NEU%:86.7%↑,PCT:0.34ng/mL↑;t-spot:A孔:12SFCs↑,B孔:68SFCs↑;

肝功能:AST.9U/L↑,ALT.6U/L↑;

尿常规:白细胞及红细胞、细菌数均增高,肿瘤标志物、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初步诊断与治疗

考虑「急性支气管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舒甘宁保肝、重组人粒细胞因子升白等处理,治疗5天,发热无缓解。

进一步完善自身抗体提示nRNP/sm弱阳性,EB病毒检查提示壳抗原IgG(+)、EB核抗原IgG(+);D葡聚糖、ANCA、支气管镜、PPD、血培养、痰液抗酸染色、痰液培养均未见明显异常。

我们调整了「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强抗感染治疗,但发热仍未缓解,并逐渐出现了上腹部不适,查体轻度压痛。

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全院会诊

风湿免疫科结合患者症状、自身抗体及ANCA(-),首先除外了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液科也表示从发热的热型及血常规相关检查结果,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可能性较小;

泌尿科则认为,虽然之前的手术留置双J管,但由尿路感染所致的发热可能性小;

最后,肝胆科表示,「胆囊炎」可能性大,但与发热无明显相关。

根据会诊意见,我们立即行了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脾大,左肾囊肿;胸腹部联合增强CT扫描(图1)可见:

1、双肺多发结节影;

2、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3、胆囊改变,考虑急性胆囊炎可能;

4、肝、脾增大;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2.71×10^9↓,淋巴细胞亚群及CD64未见明显异常。

图1

胸腹部联合增强CT扫描:1.双肺多发结节影,2.双侧胸腔少量积液;3.胆囊改变,考虑急性胆囊炎可能,4.肝、脾增大。

根据会诊意见及相关检查,首先肯定了发热原因为「感染」,但病原菌不明、感染部位不清……

遂改为美平加强抗感染、丙球支持治疗。该方案治疗3天后,患者发热仍然未见缓解,立即联系泌尿科拔出了双J管,并留取中段尿培养,提示G+球菌CFS/ml,并加用了替考拉宁抗球菌感染。

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骨髓穿刺+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

最后,经过科内讨论、和家属充分沟通,进一步完善了全身PET-CT检查(图2),提示:

1、左肾上级及中份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2、双肺及胸膜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考虑转移可能性大。此时我们建议患者行穿刺活检,但是患者发热多日、一般情况极差,本人及家属均不愿意行此有创检查,只好作罢。

图2

PET-CT提示:1、左肾上极及中份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2、双肺及胸膜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考虑转移可能性大。3、全身骨骼反应性功能增强,建议必要时考虑骨穿检查。4、脑FDG-PET显像及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5、颈部FDG-PET显像及CT平扫未见异常。6、盆部FDG-PET显像及CT平扫未见异常。7、颈胸腰椎退行性变。

「左肾癌并双肺及胸膜多发转移」?

的确,根据「一元论」,晚期肿瘤、癌性发热,可以很合理的解释患者的症状……

但是,仔细推敲、也存在诸多疑问:患者半月前行左肾结石钬激光取石,左肾未见肿瘤,活检「炎性肉芽肿」;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且t-spot阳性、肺部多发小结节影,再次仔细对比患者既往年6月份术前与术后7月底的胸片(下方图3),7月份的胸片可见右下肺明显小结节;

再结合住院期间的胸腹部CT检查,可见双肺、主要是双下肺小结节,明显是血行传播的,而左肾虫咬、破坏状占位,不符合肾脏肿瘤的典型表现;

最后,我们再调阅了患者住院期间的体温情况,发现,患者发热多出现在午后及夜间;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最终诊断考虑「结核病」。

我们大胆推测疾病的演变:患者半月前左肾结石即伴有肾结核,行钬激光取石后引起了结核复燃,通过血行播散至双下肺,引起了发热。

有了如此推测,我们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予以了「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盐酸乙胺丁醇、吡嗪酰胺[1])。

大约3天后,患者发热基本缓解,一般情况好转、于8月17日出院。

出院1月后,复查胸片右下肺小结节基本消失(图3),腹部超声提示左肾占位明显缩小。

图3

Fig3年6月与年7月胸片。年胸片右下肺结节明显。

相关总结与分析

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全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2]的公共卫生安全。在我国、特别是我们西部地区,发病率更是高达69.5‰[3]。

T-SPOT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活动性结核的标志物[4],对于包括结核性胸膜炎在内的肺外结核也适用[5]。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由于其敏感性较高,故存在较高的假阳性,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PET-CT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于不确定性肺病灶的鉴别诊断意义更大[6]。它是根据细胞糖代谢的情况来分辨良恶性[7],但在结核病、肉芽肿性变、以及炎症病变等具有增殖活性的良性病变时[8]、某些肿大的淋巴结的判读上[9],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会出现假阳性。

一波三折的病例背后有这些体会

1、表现不典型的不明原因发热,首先要考虑常见病、多发病、能够治愈的疾病;确诊罕见病、无法治愈的疾病时一定要慎重。

2、高端检查,如全身的PET-CT,结果要有心人重新研判。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必须根据病情综合分析、切忌盲从。

3、结核是个「四不像」,结核又是多模样:「结核」的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又千变万化,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一定要想起「结核」这个常见病。

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此病例中,当该患者发热原因不清、具体病变部位不明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全身PET-CT这一高端检查,发现了肾脏的病灶;当PET-CT结果提示晚期肿瘤时,我们没有盲目的相信,而是多向自己问了几个「为什么」——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以及推理整个病情的发生发展,果断做出了「结核病」这一常见的、可以治愈的疾病,并最终得到了确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果一味的盲从高端检查、考虑「晚期肿瘤」,后果将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1]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年)中国防痨杂志年7月第35卷第7期:-.

[2]ZumlaA,GeorgeA,SharmaV,HerbertN,IltonBMo.WHOsglobalreportontuberculosis:successes,threats,andopportunities.Lancet,;:-.

[3]WangL,ZhangH,RuanY,etal.TuberculosisprevalenceinChina,-;alongitudinalanalysisofnationalsurveydata.Lancet,;:-.

[4]YanL,XiaoH,HanM,ZhangQ.DiagnosticvalueofT-SPOT.TBinterferon-γreleaseassaysforactivetuberculosis.ExpTherMed,;10:-.

[5]ZhuC,LiuZ,LiZ,MeiS,HuZ.TheperformanceandlimitationofT-SPOT.TBforthediagnosisofTBinahighprevalencesetting.JThoracDis.;6:-.

[6]GouldMK,DoningtonJ,LynchWR,MazzonePJ,MidthunDE,NaidichDP,WienerRS.Evaluationofindividualswithpulmonarynodules:whenisitlungcancer?Diagnosisandmanagementoflungcancer,3rded:AmericanCollegeofChestPhysiciansevidencebased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Chest,,(5Suppl):e93S-eS.

[7]KamiyamaH,SakamotoK,NiwaK,etal.Unusualfalse-positivemesentericlymphnodesdetectedbyPET/CTinametastaticsurvey

Oflungcancer.CaseRepGastroenterol;10:–82.

[8]MingxiaFeng,XuemeiYang,QiangMa,YongHe,RetrospectiveanalysisforthefalsepositivediagnosisofPET-CTscaninlungcancerpatients.medicine,Oct;96(42):e.

[9]LiS,ZhengQ,MaY,etal.ImplicationsoffalsenegativeandfalsepositivediagnosisinlymphnodestagingofNSCLCbymeansof18FFDGPET/CT.PloSOne;8:e.

作者介绍

封明霞

博士,主治医师、讲师,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

擅长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肺部肿瘤的规范化诊疗,熟悉支气管镜、胸腔镜以及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技术。

曹国强

医院呼吸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呼吸内科副主任;

担任重庆市领导保健工作10年。重庆市结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哮喘联盟副组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jbzs/1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