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日,新入院24人,手术3人,预术7人,在院总人数人。
我们一起回顾昨日手术,患儿任宝,宝龄2个月,家属于两个月前发现右侧颞枕部紫红色肿物,医院,诊断为婴幼儿血管瘤,给予保守治疗,效果差。2月2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颞枕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为诊断入院,肿物大小约18Cm×10Cm,突出皮肤1Cm,周围可见青紫色淤斑。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检查回示血小板46×10*9/L,给予激素冲击、丙球免疫调节等,调节后血小板结果回示×10*9/L,积极完善术前检查。
患儿于3月2日手术,术中于右侧耳颞部、颈枕部20Cm弧形切口,逐层切开表皮,真皮层,分离肌肉浅筋膜,术中浅部累及表皮及真皮层,深部累计侵犯颅骨骨膜,瘤体粘连右侧耳颞神经,因瘤体位置特殊,面积较大,术中出血量约80ml,在这高难度情况下手术依然顺利完成。术后第一天复查血小板×10*9/L,继续给予抗炎,营养神经等治疗。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科普: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表现为四肢或躯干皮肤红斑、蓝紫色或红褐色斑块,边界不清可为结节状,较之于婴幼儿血管瘤色深,较硬,压之不褪色。卡波西血管内皮瘤是KMP(卡-梅现象)最常见的病理表现类型。早期表现为局部青色或者青紫色肿块,皮温较高,若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逐渐发展后,不仅瘤体会发展增大,而且容易出现“重症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现象(KMP)”,血小板严重减少(小于30×10?/L),并发凝血功能障碍使病程更加凶险,患者往往因凝血功能紊乱、败血症,以及重要器官的损害而预后不佳。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若发现婴幼儿血管瘤瘤体局部增大或周围颜色加深为青紫色瘀斑,同时患儿伴有异常的哭闹,精神食欲差,且全身有散在出血点等,一定要积极配合检查血常规以了解血小板的变化来判断疾病转归,以免延误治疗。手术时间越早瘤体侵袭的范围越小,侵袭越表浅,瘤体的边界越清晰,手术切除越干净,功能性损伤越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