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4/7/31 18:00:40 点击数: 次
3月是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这种疾病并不被大众熟知,但它却是我国发病率第二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3月6日-7日,医院举办了“生命相髓,温情相伴”患者教育会,该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刘耀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值性疾病,当正常浆细胞发生恶变时,会大量产生一种没有免疫功能的异常免疫球蛋白,“这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大量积累在器官中,身体无法清除,因而引起患者一系列的组织和器官损害。”医院,医护人员正在为病人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相关科普知识。据悉,多发性骨髓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群,且目前无法治愈,往往面临复发的挑战。“早期筛查多发性骨髓瘤同样充满挑战,但并非无迹可寻。”刘耀说,45岁以上人群在常规体检中的肝功能指标——球蛋白异常升高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但球蛋白异常并不能直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发现有异常,就要找血液科的专科医生会诊,然后再做专项检查来进一步确认。”刘耀说。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副主任南映瑜说,多发性骨髓瘤还被称为“隐秘”的杀手,是因为其临床表现多样且隐匿,极易造成误诊。患者有的会出现蛋白尿或血尿,这是肾功能受到损害;有的患者会出现骨骼疼痛、溶骨性损坏或全身骨质疏松等,这是骨痛,但很容易被认为是年龄增长引起的腰间盘突出或骨质疏松;有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多尿、腹痛、心律失常,甚至嗜睡,昏迷的症状,这是高钙血症的表现;还有的患者会出现疲劳、虚弱、头晕,运动能力降低等表现,这是贫血的表现。由于症状多样,该病患者可能会因不同的症状前往不同的科室就诊,如骨科、感染科或肾内科。因此,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刘耀介绍,目前,随着新药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CAR-T细胞治疗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现在,该病患者中位生存期已达到6-7年,许多患者甚至能够活过10年,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预示着多发性骨髓瘤进入了慢病全程管理时代。上游新闻记者石亨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