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国产单抗药蓄势待发,未来可期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0-7-22 15:33:02   点击数:
 核心要点

年全球10大畅销药中有7款为单抗药,7款药的年销售总额达到亿美金。全球范围,共有81款单抗药获批上市,单抗药占生物药市场份额超过40%。

国内共有24款进口单抗药、9款国产单抗药上市,市场规模在百亿元,占生物药比重低于10%。原因在于国内单抗药获批较晚,市场培育尚需时间;且过高的价格也限制了单抗药的推广。

国内研发方面,单抗创新药呈多点开花态势,新近上市单抗药市场表现不弱于进口重磅药;生物类似药研发相对集中,未来竞争激烈。创业型生物科技公司成为主要玩家,资本的青睐、叠加活跃的技术转让与合作开发,国内单抗药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药品的临床效果、企业的推广能力以及产业化能力是单抗行业竞争的核心。而国内企业能否推出全球领先重磅新药则取决于全球化研发及推广能力。

目录

1.生物药市场概述

1.1全球生物药市场情况1.2国内生物药市场情况

2.生物药当前研发管线情况

2.1全球重磅畅销药,单抗药占据绝大部分2.2抗体药研发火热

3.日新月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3.1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历程3.2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分类3.3单克隆抗体药物主要靶点

4.国内单克隆抗体市场情况

4.1进口单抗药获批呈加快趋势4.2国产单抗药逐步进入市场4.3生物药市场中占比低于全球水平,进口为主

5.单抗药研发现状

5.1单抗创新药研发多点开花5.2单抗生物类似药竞争激烈5.3创业型的生物技术公司成为主要玩家5.4管线转让及合作开发活跃

6.展望

正文

生物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前沿科技,为医药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生物药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原理和方法进行加工制造成的一大类预防、治疗药品。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也使生物药获得了飞速发展。20世纪80-90年代,生物药研发以重组细胞因子、激素和酶等产品为主,近10年来单克隆抗体药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前以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等为代表的新兴治疗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广泛研究。

广义的生物药包括酶、细胞因子、激素、抗体、疫苗、血液制品、基因治疗药物和细胞治疗药物等。与传统的化学药相比,生物药一般为蛋白质,其分子量巨大,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研发生产的壁垒更高。生物大分子药,尤其抗体药,相比传统化学药最突出的特点是靶向性高,选择性好,因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1

生物药市场概述

1.1全球生物药市场情况

近年,全球生物药市场稳步增长,市场规模从年的亿美元增长至年的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4%。年全球生物药物市场规模估计为亿美元,同比增长9.99%。由于原研生物药的高壁垒,目前全球生物药市场仍以原研药为主。年,全球原研生物药市场规模达亿美元,占生物药市场比重为97.7%。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的逐步到期,生物类似药的市场规模近年呈快速增长,-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6.9%;预计年继续增长至77亿美元。生物类似药在全球生物药市场中的占比也从年的0.67%逐步提升至年的2.33%。

1.2国内生物药市场情况

虽然国内生物药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2%,明显高于全球范围的7.4%增长速度。预计年的市场规模为亿元,同比增速接近18%。与全球市场结构类似,国内生物药也是原研药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年国内原研生物药市场规模达到亿元,生物类似药的规模仅为12亿元,占比不足1%。与全球范围市场不同的是,国内生物类似药的市场占比提升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国内生物类似药研发进程有关。随着近两年国内生物类似药的逐步上市,生物类似药的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2

生物药当前研发管线情况

2.1全球重磅畅销药,单抗药占据绝大部分

年全球10大畅销药中,阿达木单抗Humira继续蝉联第一,销售额为亿美元。阿达木单抗自年上市来,全球总销售额已经超过亿美元。在前10大畅销药品中,有8种为生物药,其中7种为单抗类药物。

单抗药在全球畅销药中占据绝对优势,在全球生物药市场同样占据领先份额。年,单抗药占比超过43%,重组蛋白药物占37.6%,疫苗市场占比17.1%。

2.2抗体药研发火热

根据Biosimilars/BiobettersPipelineDirectory统计,截至年7月9日,已在主要市场上市的原研生物药有个,以这些原研生物药为参考对照产品,包括上市和在研的改良创新生物药、生物类似药数目分别为和个。

个生物类似药中超过一半(个)的适应证属于癌症,个属于单抗或单抗片段。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全球前十位的重磅药均面临着50个以上的生物类似药的潜在竞争。

3

日新月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抗体是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球蛋白。一般的抗原分子大多含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常规抗体也是针对多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混合物。即使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常规血清抗体,仍有可能是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异质的抗体组成。因此,常规血清抗体又称为多克隆抗体,简称多抗。

单克隆抗体则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与多抗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纯度高、专一性强、重复性好、且能持续无限量供应等优点。单克隆抗体技术的问世,不仅带来了免疫学领域的一次革命,也在生物医学各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3.1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历程

年,英国的科学家Kohler和Milstein合作将适应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发现形成的杂交细胞既能在体外无限增殖,又能持续的分泌特异性的抗体,通过克隆化的培养获得的细胞可以产生单克隆抗体。此项发现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年,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鼠源化抗体OrtholoneOTK3作为全球第一个单抗药宣告上市。虽治疗效果并不乐观,且容易触发抗鼠免疫反应,但标志着单抗药物时代的来临。随着利妥昔单抗Rituxan(7年)、曲妥珠单抗Herceptin(8年)、阿达木单抗Humira(年)等单抗药品上市后的良好治疗效果和巨大的市场成功,单克隆抗体的研发逐步进入高潮,单抗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单抗药物的销售额从7的3.1亿美元增长到年的.7亿美元,-年的5年间仍保持着年均13.4%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势头仍然强劲。随着单抗和细胞工程技术的日益提升,良好的市场前景所带来的前期研发布局也逐步进入收获期,近年单抗药物的全球获批数量也呈明显加快趋势。截至年,全球累积上市单抗药物的数量达到81个。

3.2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分类

从单抗的技术角度分类,按照单抗的发展历程,单抗主要分为鼠源单抗、嵌合单抗、人源化单抗、全人源化单抗。由于副作用或免疫原性等原因,目前在研品种主要以人源化单抗和全人源化单抗为主。从数量占比上看,全球范围已上市的单抗药中,人源化单抗和全人源化单抗的占比接近80%。

3.3单克隆抗体药物主要靶点

药物靶点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结合的部位,能够与特定药物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治疗疾病作用或调节生理功能作用。当前药物研发领域竞争的焦点之一就是药物靶点的研究和发现,新药物靶点的发现往往会成为一系列新药发现的突破口。抗体药物通过靶点与生命体发生作用,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一般可归结为细胞毒性药物、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的激活和相互作用、调节人自身免疫系统、中和抗原等五种作用机制。

在前文提到的年全球销量最大的7款单抗药中,共涉及6种不同的靶点,分别是TNF-α、PD-1/PD-L1、HER-2、VEGF/VEGFR、CD20、以及IL-12/IL-23。每个靶点均有2种以上单抗药已上市。除上述六个靶点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也是当前单抗药研发的热门靶点。目前全球已上市的81种单抗药中,涉及到的靶点共超过40种。

从市场占比来看,癌症、自身免疫病仍然是单抗药物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不过随着抗体技术的发展和病理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抗体药物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新的治疗领域。抗体药物适应领域的拓展,背后是新机制和新靶点的出现。如PD-1/PD-L1的兴起,4年时间即创造了一个百亿美元级别的靶点。其他如IL-17(苏金单抗,银屑病)、PCSK9(Alirocumab,高血脂)、IL-5(Reslizumab,哮喘)、CD38(达雷妥尤单抗,多发性骨髓瘤)、CGRP(Eremmab,偏头痛)等新靶点抗体药物的出现,在各自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治疗进展,正在或者将要转化为相应的市场价值。

4

国内单克隆抗体市场情况

4.1进口单抗药获批呈加快趋势

自年罗氏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利妥昔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后,截至当前,国内共批准了24款进口单抗药上市。从时间上看,-年18年间共批准10款,至今批准了14款,近两年批准数量明显加快。从药品种类看,进入年全球十大畅销药的7种单抗药中,除排名第十位的优特克单抗外全部都在国内获批上市,包括药王阿达木单抗(修美乐)以及两款PD-1单抗纳武单抗(O药)和帕博利珠单抗(K药)。从企业获批数量看,罗氏6款、诺华和强生各4款、安进和默沙东各2款单抗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余6家企业各有1款单抗药在国内上市。在年8月最新发布的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利妥昔单抗、巴利昔单抗、戈利木单抗、托珠单抗入围西药乙类目录;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雷珠单抗入围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

4.2国产单抗药逐步进入市场

9年,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抗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单抗创新药。20年后,目前上市的国产单抗药包括8款创新药和1款生物类似药,共9种,分别由9家公司完成研发并上市。最早获批的3款单抗药均为鼠源单抗,后续上市的6款单抗药包括1款嵌合单抗、2款人源化单抗和3款全人源单抗。从治疗领域上看,6款药涉及癌症治疗领域,2款药涉及器官移植排斥,1款药针对银屑病。从靶点上看,有3款涉及肿瘤免疫疗法的PD-1国产创新单抗药在年后获批上市,分别是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以及恒瑞医药的卡瑞丽珠单抗。百泰生物的尼妥珠单抗作为全球首款上市的人源化EGFR单抗,也入围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4.3生物药市场中占比低于全球水平,进口为主

国内抗体药市场规模从年的55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而国内生物药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亿元,抗体药占生物药的比重为6.5%。单抗药作为抗体药的一种,其在生物药中的市场占比将会更低。前文提到,全球范围内,单抗药在生物药中的市场占比已经超过40%。国内单抗药在生物药中的市场占比明显低于全球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单抗药的上市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年,市场培育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单抗药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单抗药的使用。未来随着居民医疗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单抗药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目前国内共有24款进口单抗药、9款国产单抗药获批上市。已上市的国产单抗药中,年之前上市的5款单抗药中有3款是鼠源单抗,销量较小。在年的国内单抗市场中,国产单抗药市场基本依靠尼妥珠单抗和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两款药支撑,整体市场销量在亿元级别;而进口单抗药包括一系列重磅单抗药在内的10多种产品。进口单抗药占据国内单抗市场的绝对市场份额。

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和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是年上市,目前销售情况不得而知。而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均在年12月底获批,我们从两家公司的半年报中能够得到两款药上市后的销售情况。年2月26日,医院开出了特瑞普利单抗(拓益)的首张处方,截至6月底,半年报显示,拓益实现销售收入3.08亿。年3月9日,信迪利单抗(达伯舒)正式开始销售,根据公告,在达伯舒上市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就已实现3.亿元的销售额。年6-7月获批的进口单抗纳武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在年的销售额分别为4.5亿元和5亿元。从目前看,两款国产PD-1单抗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国产单抗创新药在与国际一流药品的直接竞争并不落下风。随着恒瑞卡瑞利珠单抗的加入和各单抗适应症的不断扩展,国内PD-1单抗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肿瘤免疫疗法广阔的市场增量空间将为各参与企业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5

单抗药研发现状

5.1单抗创新药研发多点开花

国内单抗创新药市场中,除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各有一款PD-1单抗药获批上市外,目前位于临床III期的创新药有8款,临床II期的有13款;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临床前和临床I期研究。拥有III期在研单抗创新药的8家公司分别是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天境生物、百奥泰、神州细胞、基石药业、百泰生物和百济神州;其中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天境生物、百奥泰和神州细胞还各有一款处于临床II期的在研生物药。从靶点上看,肿瘤免疫疗法的PD-1单抗(5款)和PD-L1单抗(4款)是国内进展较快且较为集中的研究方向。加上目前已上市的2款进口、3款国产PD-1单抗,该领域的国内竞争日趋白热化。康宁杰瑞的两款药KN和KN均是双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能够相对传统单抗药物展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从适应症角度看,肿瘤、癌症治疗领域是国内单抗创新药的主要研究方向,共17款药针对上述领域;2款药针对银屑病、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歌礼药业的PD-L1单抗的适应症为乙肝,君实生物的重组人源化抗PCSK9单克隆抗体的适应症为高脂血症,均已经进入了临床II期试验。

5.2单抗生物类似药竞争激烈

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在年已经获批上市。包括利妥昔单抗在内,目前国内的单抗生物类似药进入上市申请、临床III期状态的共涉及9种原研药。入围年全球10大畅销药的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是仿制最为热门的单抗,而且均有企业已经进入上市申请阶段。进入临床III期或已申报上市阶段的生物类似药共有41款,其中集中在上述4款药领域的有34款,占比超过82%;并且处于上市申请状态下的单抗生物类似药全部在上述4款药领域。由于研发管线过于集中,随着国内生物类似药的逐步获批上市,国内生物类似药领域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除药品的实际临床效果外,获批上市的先后、企业的推广能力都将对单抗生物类似药未来的销售情况产生影响。

从企业角度看,复宏汉霖、信达生物、和三生制药在单抗生物类似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复宏汉霖除利妥昔单抗类似药已经上市外,还有曲妥珠单抗和阿达木单抗两款生物类似药进行上市申请阶段;信达生物的利妥昔单抗类似药、阿达木单抗类似药、贝伐珠单抗类似药3款药均处于上市申请阶段;三生制药的利妥昔单抗类似药、曲妥珠单抗类似药2款药处于上市申请阶段。

5.3创业型的生物技术公司成为主要玩家

国内从事单抗药研发的企业中,有正大天晴、恒瑞医药、海正药业、齐鲁制药、绿叶制药等传统的化药龙头企业,他们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强的研发平台,通过开展生物药的研发不断拓宽自身产品管线,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其他主要玩家群体是专业的生物技术公司,他们大部分是近10年成立的创业型公司,早期通过PE/VC市场融资维持其研发支出,在形成一定的产品管线或部分产品上市后,寻求资本市场上市,其中有部分企业至今尚未盈利。年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新政和年国内科创板的推出,为这些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在创业型的单抗药研发企业中,分别有一款PD-1单抗创新药上市的信达生物和君实生物分别于年实现港股上市;实现唯一单抗生物类似药上市的复宏汉霖也已经与近期在港交所上市。目前正在申请上市的企业还包括百奥泰,该公司是第二家0收入闯关科创板的创新药企业,计划募资20亿元;康宁杰瑞,该公司B轮融资时估值已经超过7亿美元;神州细胞,最后一轮融资时估值超百亿,至今尚未盈利;以及申请港股上市的东耀药业和科创板上市的塞伦生物。此外,近2年完成合计3.7亿美金B、C轮融资的天境生物也在筹划在美股上市。

5.4管线转让及合作开发活跃生物药的开发周期长、难度高、资金需求量大,在研药品的转让及合作开发需求在国际生物药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一直非常活跃,国内单抗药市场也逐渐呈此趋势。传统的制药龙头,通过收购单抗药产品管线,一方面可直接获得单抗产品的未来权益,也是获得单抗药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的重要途径。如绿叶制药以4.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从博安生物获得了贝伐珠单抗及地舒单抗两款生物类似药的技术、数据及附带的一切权利;石药集团以最多6.5亿元的价格获得了神州细胞工程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的未来商业化权利。对于产品管线的出让方而言,无论是出于后续继续研发的资金压力还是临床试验或市场推广的能力不足,通过产品管线转让,不但可及时回笼资金和避免潜在的风险,还可通过药品收益分成的模式分享产品上市成果。如康宁杰瑞将针对乙肝治疗的PD-L1抗体药物KN转让给歌礼药业进行后续开发和商业化推广,不但可获得现金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产品上市后还可以拿到15%-20%的销售分成;奥赛康将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转让给安科生物后,产品上市20年内均可获得销售提成。还有一种模式是合作开发模式,形式较为多样化。如正大天晴出资3.45亿元占股50%,康方生物以PD-1单抗AK的无形资产出资占比50%,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该药品的后续研发工作并分享未来的收益。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单抗药的研发水平、产品管线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的单抗药研发企业已经参与到全球单抗药的合作开发中。恒瑞医药将国内已上市的卡瑞丽珠单抗的国外权益以7.95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美国公司Incyte公司;而天境生物的两款单抗创新药均是从国外公司获得。我们认为,药品的研发管线转让与合作开发的活跃程度,是一个市场活力的标志。一个有活力的单抗药开发市场,体现了市场对行业前景的良好预期,既可有效促进药物的开发进程,更可吸引优秀人才和资本源源不断进入该领域。

6

展望

作为一个用药需求大国,与欧美日这样的国家比起来,目前我国在单抗药和单抗类似药上的消费还相当少。一方面是国内单抗药上市相对较晚,市场培育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单抗药本身价格昂贵,限制了国内的需求。近年来,进口单抗药获批加快,国产单抗创新药和大品种生物类似药也在逐步上市,随着单抗药价格的下降以及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国内单抗药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国内单抗产业将进入新阶段。

无论是单抗创新药还是单抗类似药,药品的实际临床效果、企业的推广能力、以及生产能力均是影响药品最终市场情况的重要因素。当前国内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较为集中,未来国内单抗类似药市场有可能迎来价格战,相关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产业化能力,即产品的疗效及品质稳定性。单抗药的一个难点在于它的量产化门槛同样比较高,工艺、质控等各方面对最终药品品质的影响较大。对于单抗创新药,药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是根本,而所针对疾病的容量决定了药品未来销售上限。因此单抗创新药适应症的扩展是国内外各企业的重点方向,尤其是在展现出广泛适用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PD-1/PD-L1单抗领域。近年来全球抗体药物的开发展现出一些新的趋势:第一个方向是让抗体药物具有更小的分子量,以便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更便于大规模制造,比如Fab片段、单链抗体、单区抗体等;第二个方向是根据已知的药物分子,将至少两个具有某种生物功能的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融合蛋白,比如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我们欣喜地发现国内企业也已经在这个方向进行尝试。至于何时国内企业可以推出全球领先的重磅新药,取决于国内企业的全球化研发能力和推广能力。领先的国内公司也已着手布局,未来可期。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链接

深度

己二腈国产化又见曙光,尼龙材料领域仍需突破

详解

“4+7”带量采购进展顺利,全国联动方案流出

深度

油气行业上游改革徐徐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任重道远

深度

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细分赛道各有不同——科创板医药行业跟踪

详解

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综合成功率11%,II期临床失败风险最大

详解

浙江省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新兴产业需求

深度

经济与医保合力催变制药产业政策——日本医药产业报告之政策篇

深度丨产业结构开始深刻调整——涤纶行业年年报

详解

国家加大对原料药垄断行为处罚力度

详解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逐步加快,淘汰机制初显

详解

带量采购落地细则实施顺利,采购进展超出预期

重要说明

本报告所涉及资料、数据均来自于公开披露资料,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中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工商银行的观点,所构成具体的操作建议,仅供参考。本报告阅读者据此所进行的相关操作,风险自担。本报告仅供参阅,不得用于盈利性商业目的。未经许可,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报告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进行复制、翻印或将其向其他人分发。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jbzs/7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