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上报7例静脉输注IVIG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6例死亡,仅1例患者存活。
为阐明其的发病机制,该院对其所有IVIG产品进行一系列的蛋白成分的分离和鉴定,以明确是否存在异常组分。同时利用小鼠和猴进行动物实验,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在动物实验中,分别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免疫球蛋白在体内的作用和分布。同时采取去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方法,明确血栓栓塞形成和IVIG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利用CoulterCounterMultisizer-3检测IVIG在血浆中稀释后形成蛋白聚合物的大小和分布,并用人造微颗粒模拟蛋白聚合物在体内的致死作用。
医院获取的IVIG在经过加热处理后均会出现蛋白聚集和致死的作用。尸检发现免疫球蛋白聚合物主要集中在动物肺组织,从IVIG中去除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并不能避免动物死亡。相同大小的人工微颗粒同样可以导致动物类似情况的死亡。
因此,该研究认为其抽样获的IVIG具有致死性:其主要通过阻塞肺循环,但不显著影响凝血瀑布反应或者免疫反应。
原文出处:C.F.Yu,J.F.Hou,L.Z.Shen,etal,Acutepulmonaryembolismcausedbyhighlyaggregated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VoxSanguinis(),27–35
编译:医院输血科
付丽瑶
本文系输血人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原文链接,谢谢!
白癜风早期治疗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