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婷芬
笔者值夜班,碰到一个患者尿酸结果为个位数,又测了一遍,结果依旧。说实话笔者遇到过负值的尿酸,对于出现负值的情况可能出现的原因不外乎几点:
1、标本离心不好:
(1)有及微量红细胞或纤维蛋白。这样仪器在读取标本空白对照的吸光度会大于反应后的吸光度而出现负值。因为加入反应试剂后,红细胞溶解或浊度下降。
(2)纤维蛋白的缘故使仪器加样针不能顺利吸取血清,造成空吸或吸液量不足而出现负值。
2、标准曲线不通过零点,当测定吸光度值较低时,正好落到零点以下。
3、仪器原因,如比色杯较脏或光电部分不稳定,出现偶然误差。
4、特殊药物干扰。
对此笔者尝试从上述几点的原因来找到矛头,标本无溶血,乳糜和高胆红素,其他标本吸光度正常,也不是光源的问题。
观察反应曲线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部,遇到MM,淋巴瘤等患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就可能会在这些反应溶液中沉淀出来,使反应的吸光度发生异常改变,从而得出假性结果。如果出现此种情况,一般患者样本的问题会出现在0点到10点之间,就是说在加入试剂R1和样本后,反应体系出现了浑浊的现象。而观察此患者尿酸反应曲线,很正常,没有上述干扰存在,下图所示:
之前协和发过关于低尿酸的文章,按照文章里说的进行1:1混合,确实为低值无误。
测定尿酸最常用的方法是尿酸酶-过氧化物酶藕联法,该法容易受维生素C的干扰,一般在测定前应停用还原性强的药物,经沟通过后也排除,也否认自己用药情况。说是所有结果都很正常,但尿酸一直都很低,医院检查也如此,家族里也无低尿酸。
难道是先天性原因?查阅资料,拉布立酶是一种重组尿酸氧化酶,其降低尿酸作用是将溶解度相对较低的尿酸转化为更易溶解的尿囊素,与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反应测定尿酸方法的第一步反应完全相同。
平时对尿酸的临床检验过程中似乎只强调尿酸升高时的临床意义,那么尿酸降低又有什么意义呢?
尿酸时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中大部分由内源性核酸降解产生,还有一部分来源于食物的核黄素酸代谢,在人类约75%的尿酸由肾脏排泄,其余的大部分分泌到胃肠道。当尿酸低于0.12mmol/l时称为低尿酸血症,相对比较少见。
主要见于:1、严重的肝细胞病变使嘌呤合成减少或嘌呤氧化酶活力减退。2、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功能的缺陷,这种缺陷可以是先天性的,如Fanconi综合征,也可以是获得性的,包括注射造影剂所致的急性期及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慢性缺陷。3、过度使用别嘌呤醇,促使尿酸等降低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双香豆素等药物,可使血清尿酸减少。
现代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让我们过多依赖于自动化仪器,我们也逐渐开始机器化。对于异常的结果就需要我们对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要知道知其所以然,不仅仅从检验的角度追踪发现问题,更要立足于临床,对临床知识也必须要有丰富的储备,这样作为一名检验医师才能立足长远。
本文为原创文章,属医家小二首发,作者:康婷芬,感谢作者来稿!为尊重作者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发。
征稿进行中!奖励丰厚,点击阅读原文欢迎来稿!
临床输血医学
电子百科全书
进入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