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免疫力的几个误区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17-1-17 2:36:29   点击数:
 

误区一:过度保护孩子

过度穿衣,闭门不出。其实家长要给孩子有一点寒冷,给孩子耐寒的锻炼,体质才会增强一些,俗话说:“秋冻春捂” 。

太讲究干净,孩子养尊处优,得不到锻炼,免疫力得不到良好刺激,抵抗力反而会减弱。由于现在的孩子多处于过于清洁的环境中,过敏性疾病逐年上升。接触足够的细菌,才能让他们的免疫系统不那么脆弱。

过于偏重于高蛋白的鱼肉、精细粮食,不吃粗粮蔬菜,其实粗粮和蔬菜可提供细粮所缺乏的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给孩子吃冬虫夏草、海参、燕窝粥,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家长给孩子吃的过饱、过好,其实不好,会影响脾胃正常的运转。

俗语说:“要想小儿安,须待三分饥与寒。” 

误区二:孩子生病就是免疫力低下

以为孩子生病就是免疫力低下,其实不然。孩子的免疫能力是个逐渐发育的过程。感冒时发热是孩子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一定程度的发热机体代谢可加快,免疫功能活跃,抗体生成增多,肝脏解毒功能增强,经过这个过程,孩子的免疫力、对病菌的应激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对于未患有免疫缺陷的婴幼儿,看似「免疫功能低下」,其实往往是一种「假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免疫记忆」尚未建立,同时在幼托机构或其他环境中有过多机会接触到感染源。

真正意义上的免疫功能低下,是指孩子患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这样的孩子必须接受正规治疗。

误区三:打丙种球蛋白

打丙种球蛋白增强体质,错了!

丙种球蛋白含有人血清所具有各种抗体,注入体内能储留2~3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临床上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例如:治疗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丙球缺乏症、易变型免疫缺陷症、免疫球蛋白合成异常的细胞缺陷症;治疗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感染、川崎病,以及败血症或内毒素血症。

从预防的角度看,丙种球蛋白的确能预防部分病毒性传染病,增强抵抗力。比如未出过麻疹或未用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患者后6天内注射丙球,可获得被动免疫而不发麻疹或减轻症状,能预防3~8周。对未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的易感儿童,接触该病患者后7日内注射丙球也可预防或减轻发病。

但是,毕竟丙种球蛋白是血制品,有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一旦制造的血源受污染,患者注射后感染传染肝炎、艾滋病的几率极大,而且近年来临床中也陆续发现由于注射不洁血制品而感染的病例,所以丙种球蛋白不会随意应用于免疫预防。

并且外来的丙种球蛋白大约2月左右就被消耗,也会抑制自身合成丙种球蛋白的能力,丙种球蛋白不是防治百病、增强体质的营养保健药品,切忌盲目使用。

误区四:靠药物提高免疫力

临床上虽然有的免疫药物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能力,比如胸腺素、干扰素等,这类药只适合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使用,例如免疫缺陷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的患者。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而言,因为人体会保持免疫功能的稳定,吃免疫增强剂是没有效果的。

给孩子吃蛋白粉可以增强免疫力吗?答:蛋白粉不能提高儿童免疫力,而且可能有害。首先,蛋白粉的蛋白质纯度太高,食用时容易加重肝肾负担;其次,婴幼儿时期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可造成体内脂肪细胞分化增加,是成人期肥胖的基础。

市场上许多自夸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保健品更是不可信。

误区五:免疫力越强越好

人体免疫系统会通过各种机制保持动态的平衡,低也不好,太强也不好,免疫功能太强会导致自身免疫病,这时免疫系统会攻击正常的人体组织就会造成一种叫自身免疫性的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白癜风的问题
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yfzl/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