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的血液检测指标较多,不同指标有不同的意义。
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和全部的血清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白蛋白是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转运及营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总蛋白含量减去白蛋自含量,即为球蛋白含量。球蛋白为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括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多种糖蛋白、金属结合蛋白、多种脂蛋白及酶类。球蛋白与机体免疫功能和血浆黏度密切相关。
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与性别无关,但和年龄相关,新生儿及婴幼儿稍低,60岁以后约降低2g/L,血清白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至少达60%,球蛋白不超过40%。
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MG为1.5~2.5。
血清总蛋白降低一般与白蛋白减少平行,总蛋白升高同时有球蛋自升高。由于肝脏有很大代偿能力,且白蛋白半衰期较长,因此只有当肝脏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和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的改变,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增高
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严重脱水、休克、饮水量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见于:
①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白蛋白合成,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白蛋白减少常伴有γ球蛋白增加。白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白蛋白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白蛋白上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血清总蛋白小于60g/L,或白蛋白小于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浮肿及胸腹水。
②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③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症(大量肾小球性蛋白尿)、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
④消耗增加: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恶性肿瘤等。
⑤血清水分增加:如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体溶液。先天性低蛋白血症较为少见。
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当血清总蛋白大于80g/L或球蛋白大于35g/L时,称为高蛋白血症或球蛋白血症。总蛋白增高主要是因球蛋白增高,其中又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常见原因有:
①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球蛋白增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
②M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③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④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及慢性血吸虫病等。
血清球蛋自浓度降低:
主要是因合成减少,见于:
①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婴幼儿;
②免疫功能抑制: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③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A/G倒量
白蛋白降低和球蛋白增高均可引起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球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分享或转载,因为您的爱心,会点亮更多人的生命!!!
联系我们!--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