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丙型肝炎病毒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17-11-12 17:03:02   点击数:
 丙肝的病因

  丙肝详细解析:   病原学:   经研究证实HCV基因组为—线状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属。由编码区、5‘-非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组成。编码区包括两部分,即结构区与非结构区。HCV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主在肝细胞内复制。   HCV-RNA分型:国内报告我国HCV主要为Ⅱ型和Ⅰ型。Ⅱ型HCV的治疗效果差。对不同型HCV感染所引起不同的肝损伤和干扰素治疗反应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病机理:   既往认为HCV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近年随着对丙型肝炎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到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在许多方面类似,如转慢性、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尤其丙型肝炎也有慢性HCV携带者,因此,对HCV导致肝细胞损害的机制,倾向于免疫损害,即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   病理改变:   与乙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仅病变部位与程度有差别。无特征性病理变化。   流行病学:   HCV是通过非胃肠道途径传播,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急慢性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血液传染。分泌物、乳汁、唾液、尿液有无传染性未见报告。该病从病因学分析,约半数以上与输血或注射血液制品有关。家庭内传播因素及母-婴垂直传播都不像乙型肝炎那么高。有静脉药瘾者中报道,抗HCV高达70%,故应重视血液传播的危险性,并应强调有医源传播的危害。因为微量的HCV即可造成感染。   机体受HCV感染以后,按照输入血和受血者的抗HVC表现可分为下列四种反应:   (1)输入HCV阳性血液,于输血后发生HCV阳性,一般5周后转阴,然后出现抗HCV抗体。   (2)一般于输血后20周左右或发病后1~16周抗HCV阳转,且持续阳性10年以上。   (3)于输血后20周左右或发病9~11周,出现抗HCV性,但持续时间短,一年后转阴。   ()无抗HCV反应:多见于一过性感染。

丙肝的症状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有低热或出现黄疸。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检查

丙肝的检查

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是丙型肝炎感染以及检测的主要标志。检查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阳性说明体内有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说明无。ELISA是酶连免疫吸附法,RIA是放免法,检测丙肝抗体是用来筛查的,结果就是阴性和阳性两种。检测结果也会存在一定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2.丙肝病毒RNA定量检测(HCV-RNA)检测体内丙肝病毒的数量,单位是拷贝/mL(IU/mL),丙肝病毒正常值范围为0~拷贝/ml,这一范围内的丙肝病毒RNA呈阴性;若丙肝病毒定量检查结果大于拷贝/ml,即为HCV-RNA呈阳性,表示体内病毒数量较高、传染性较强,为丙肝病毒感染和活跃期。(一般采用荧光PCR法)3.基因分型是利用生物学检测方法测定个体基因型(Genotype)的技术。又称为基因型分析(Genotypicassay),使用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片段分析、寡核苷酸探针(ASOprobes)、基因测序、核酸杂交、基因芯片技术等。(HCV主要有6个基因型,用数字1-6表示;50个亚型,用英文字母来表示).超声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是各种肝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二维实时超声显像主要用于肝脏形态的变化,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则用于肝脏血管病变与血流动力学检查。同一病变,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超声图像表现不同;而不同病变,其声学物理性质相似,超声图像的表现可能相同。(例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5.肝脏硬度检测这种检测靠一种仪器来完成,像做腹部超声检查一样,通过向肝脏发射弹性剪切波,根据剪切波的传播速度来测定肝脏的硬度,从而间接反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由于剪切波对人体无害,可以反复多次检查,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肝脏纤维化检查方法。测定值在2.5~7.0kPa多为正常,检测结果在7.0到9.5kPa提示明显肝纤维化,超过12.5说明有肝硬化存在。6.血常规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血常规检查,是丙型肝炎确诊的依据之一。急性肝炎初期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7.肝功能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检查项目。①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②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③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④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肝功能可以充分的测试肝脏的健康程度。而做肝功能检查是不能检查出肝炎的。8.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也简称为甲功五项。有的还包括检测TGA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TM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两项,一起就称为甲功七项检查。抗病毒药物(例如抗丙肝病毒药物)可能引起甲状腺异常(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过程中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甲状腺功能,治疗结束后每3~6个月查一次,如治疗前就已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则应每月检查。9.凝血四项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急性暴发性肝炎时有时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到0%以下,并发生肝性昏迷。10.甲胎蛋白(AFP)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丙肝引起甲胎蛋白升高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但是并不能代表每一位丙肝患者都会出现甲胎蛋白高的情况,甲胎蛋白升高也不一定就是早期肝癌,甲胎蛋白是肝功能检查的重要一项。11.肾功能(肌酐)肌酐(creatinine,Cre)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参考值]男性为53—μmol/L,女性为—97μmol/L,病理性升高表明:①肾肌酐排出量减少,提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②体内肌酐生成过多,提示: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肾脏的代偿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那么只要一个肾脏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肾功能一定要下降到正常的一半水平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因此,血肌酐并不能反应早期、轻度的肾功能下降。

丙肝的预防

  一、预防   1、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是目前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二、管理传染源   按肝炎型别隔患者,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宣传丙型肝炎防治知识,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三、切断传播途径   医疗器械一用一消毒,采用1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掌握输血、血浆、血制品的适应症;保证血液及血制品质量。   四、保护易感人群   有报告用免疫球蛋白预防丙型肝炎有效,用法为0.06ml/kg,肌肉注射。最终控制本病要依靠疫苗预防,HCV分子克隆成功,为本病的疫苗预防提供了条件。并发症

丙肝的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及电镜检查,发现关节滑膜上有HBV颗粒。血清HBsAg持续阳性的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肾小球组织中曾发现有HBcAg沉积。本院对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作肾穿刺检查,发现肾内有HBcAg沉积者33例(18.3%)。并发结节性多动脉炎者的病变血管壁上可见HBcAg、IgG、IgM、C3等组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如需咨询帮助可添加

赞赏

长按







































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昆明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yfzl/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