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上方“八闽新鲜事”→点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为八闽新鲜事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台海网5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钱玲玲/文陆军航/图)9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给多人牵过“红线”。除了去年疫情期间短暂“歇业”,这些年来他几乎全年无休,每天都在为促成别人的美好婚姻而奔忙。
他叫吴锦贤,今年87岁了。在大家眼里,他不仅是一位退休教师,更是一位可敬可爱的“月老爷爷”。
偶然一次相亲角
踏上“月老”之路
在朋友眼里,吴锦贤是个热心人。9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走上了当“月老”这条路。
年正月初五,吴锦贤在中山公园散步。忽然,他看到一张告示,上面写着,第二天这里要举办相亲角。当时,正巧有几个人托吴锦贤帮忙介绍对象,他正愁没有“资源”。
第二天,他就去了。一聊才知道,原来,这是7个老人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女儿找对象,联合起来办了这个相亲角。已经退休的吴锦贤,就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后来,陆续有5个老人的孩子找到了对象,就退出了,吴锦贤却把这件事坚持了下来。一转眼,他已经当了9年多的“月老爷爷”,累计已为多人牵过“红线”。
从中山公园的相亲角出发,吴锦贤把月老事业拓展到了家里。这些年来,除了每周六下午坚持去中山公园的相亲角,其余的时间,吴锦贤就在家里“上班”。每天早上9点至12点,下午3点至5点,是他的“上班”时间。
家里门庭若市
每月接打千个电话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位“月老爷爷”,都慕名来找吴锦贤。每天,他的家里门庭若市,小小的客厅常常挤满了人,桌上的电话也响个不停。
导报记者前去采访,刚坐下不到10分钟,他的电话就响了起来——“吴老师啊,我前几天在你那里登记了我女儿的信息,当时看到有个小伙子,姓叶,我看着各方面条件跟我女儿挺匹配的,你帮我联系了没有啊?”电话那头,一位家长焦急地问。
吴锦贤大脑里的“搜索引擎”快速转动起来,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就找到了两个年轻人的登记卡。“我打过电话了,可是没有打通,还没联系上,我马上再打一个问看看!”他给电话那头回复。
为了当好“月老”,吴锦贤办理了元的手机包月套餐,可有时候还是不够用。有一次,他去营业厅打了账单明细,一共十几页,一个月有个电话,平均一天接打30多个电话。
“客户”多是家长
自创一套登记表
来找吴锦贤的,绝大多数是家长。吴锦贤准备了“单身人士资料登记册”,家长们可以把孩子的信息以及择偶标准填在册子上。
最开始,登记册是空白的,由家长们自己描述孩子信息,信息量参差不齐。后来,介绍得多了,吴锦贤摸索出了一套规律,自己设计了一套表格。
在他自创的表格里,需要登记非常详尽的信息,不仅要有身高、体重、学校学历、工作单位、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还包含了父母情况、住房情况、宗教信仰、月收入……
每一次,吴锦贤还会耐心指导:“如果有房子,最好写一下大致在哪里,年龄差距能接受几岁,这样我更好帮你们匹配……”
每一本登记册,吴锦贤都留着,如今已经堆得满屋子都是。每个星期,他还要把登记册上的信息整理成卡片,方便自己和“客户”查阅。
建立完整资料库
还有快速“搜索引擎”
如果你看过吴锦贤的资料卡,就会忍不住赞叹,这简直就是一套“搜索引擎”,只要你说出关键词,就能迅速地从几千个人中找到你的“目标”。
这,要归功于吴锦贤严谨的资料整理和分类。
首先,按照男女和年龄,给所有人归类;每个年龄段,还按照学历分类,博士排最前面,然后是硕士、本科、大专……
然后,因为登记的女生比较多,还按照她们的工作单位,分为事业(涵盖教师、医生、公务员、研究所等)和企业两大类。男生的登记册,左边放卡片,右边空着,有合适的女生可配对时,就把女生的卡片抽出来,放到匹配的男生卡片右侧……
每个人的择偶标准,也写在卡片上。介绍了几个人、目前是已联系、等回复、正在谈,都会备注得清清楚楚。
正是基于这样一套严谨的“搜索系统”,家长只要说出一个大致条件,吴锦贤就能立马找出相应的资料册来。
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不少吴锦贤的朋友、学生甚至是“客户”都来义务帮忙整理。“前后有几十个人都来帮过忙吧!”吴锦贤说。
找对象形势严峻
9年仅成功结婚28对
平均每天,吴锦贤能成功为3对男女牵上线。
吴锦贤会要求,如果双方都有意向,第一次要男生先主动。“父母只能牵线,然后年轻人要自己联系、交流。第一次,男生先联系女生,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