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于年9月份新开展抗核抗体17项(Nucleosome,dsDNA,Histone,smD1,PCNA,PO,SSA/Ro60KD,SSA/Ro52KD,SSB/La,CenpB,Scl70,U1-snRNP,AMA-M2,J0-1,PM-Scl,Mi-2,Ku)与抗核抗体8项检测(SmD1,SSA/Ro60KD,SSA/Ro52KD,SSB/La,Scl70,J0-1,U1-snRNP,CenpB)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系列检测。
本实验采用的是免疫印迹法,将抗原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封闭后与患者血清产生抗原抗体反应。若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将与膜上的抗原结合,加入底物就会产生蓝色条带,根据显色情况即可判断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
一、抗核抗体及风湿性疾病系类检测
抗核抗体(ANA)是临床中应用最多的自身免疫标识。对SLE,与SLE密切相关的混合结缔组织病,及其他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ANA检测已被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列入SLE临床诊断标准之一。
ANA不仅在未治疗的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滴度较高,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呈阳性,如SLE、RA(类风湿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因此,ANA检测是筛查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手段。
抗核抗体在不同自身免疫疾病中的阳性率
疾病
ANA阳性率(%)
系统性红斑狼疮
80-
干燥综合症
60-80
类风湿关节炎
30-50
混合型结缔组织病
95-
系统性硬化
70-90
药物性狼疮
95-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
40-50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大组疾病。
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血液中存在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某些自身免疫病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
抗核抗体的临床意义
疾病
项目名称
临床意义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SLE)
抗双链DNA抗体IgG抗体
抗dsDNA抗体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为SLE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与SLE的活动性相关,约有40%-75%的SLE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
抗核小体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为SLE的高度特异性的标志性抗体。对SLE的敏感性为58-71%,特异性为97-99%,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多见于活动性狼疮特别是狼疮肾炎中。
抗组蛋白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主要见于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95%)。另外,还见于30-70%的非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以及15-5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抗Sm抗体
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高度特异性98%,与dsDNA一样为SLE的诊断标准,但敏感性较低,仅5-30%。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
是SLE的特异性抗体,可作为SLE的标记性抗体,但其阳性率仅为1-5%。
抗核糖体P蛋白(P0)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为SLE的高特异性指标,阳性率在10-40%。SLE患者伴有狼疮性脑病时,此抗体阳性率可达56-90%。SLE患者出现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或肾脏受累有关。在抗核抗体阴性的SLE患者,抗核糖体抗体阳性有重要诊断价值。
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SS-A/Ro60抗体
是干燥综合征的标志性抗体,也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前者主要偏向于SLE,后者主要见于干燥综合征
抗SS-A/Ro52抗体
抗SS-B/La抗体
抗SS-B抗体几乎出现于女性患者(29:1)中,见于干燥综合征(40-95%)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
系统性硬化
抗着丝点B抗体(CENP-B)
抗着丝点抗体对局限性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阳性率为80-95%。
抗ScL-70抗体(ScL-70)
特异性的出现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效价不随疾病活动性改变波动。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抗nRNP抗体(U1-snRNP)
nRNP与Sm抗原之间有密且联系,尽管它们具有各自的抗原决定簇,但其免疫反应多相伴随。约40%SLE病人可检出抗nRNP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
主要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阳性率为95%。
抗AMA-M2量值的高低对疾病的预后意义明确,也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外胆道阻塞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依据。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抗JO-1抗体(Jo-1)
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有高度特异性(>95%),在合并肺间质病变的患者中其阳性率可达60%。
效价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有效定量检测是肌炎诊断和疗效观察,早期诊断伴发肺纤维化的指标。
抗PM-Scl抗体
常见于多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症状中,在重叠症状中的阳性率为50%;也可以仅出现于多肌炎患者中,阳性率为8%,弥散性硬化症中的阳性率为2%-5%
抗Mi抗体(Mi-2)
主要见于皮肌炎中,而多发性肌炎中较少见,故被认为是皮肌炎的特异性抗体。可以在10%-15%的急性皮肌炎患者中检测到,诊断特异性大于96%。
抗Ku抗体(Ku)
抗Ku抗体可见于1-7%的肌炎患者。许多自身免疫疾病发现有Ku抗体,包括多发性肌炎、狼疮及硬皮病。抗Ku抗体检测阳性可以提示有发展肌炎的高度危险。
二、自身免疫性肝病系列检测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三种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以肝胆损伤为主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①AIH:是一种伴循环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病因未明、呈慢性炎症坏死的肝脏疾病。
②PBC:是以自身免疫介导的肝内胆管损伤、以后呈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类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
③PS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综合征,其特征是肝外和/或肝内胆管弥漫性炎症及纤维化所引起的慢性胆汁淤积症。
相关抗体的临床意义
序号
项目名称
英文缩写
临床意义及价值
1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体测定
AMA-M2
主要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AMA-M2量值的高低对疾病的预后意义明确,也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外胆道阻塞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依据。
2
抗Sp抗体测定
Sp
抗核点抗体Sp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人中的阳性率为10-30%,在其它肝病中很少出现,在AMA阴性的PBC患者中阳性率为60%明显高于AMA阳性患者20%。
抗SP抗体与PBC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该抗体对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测定
LKM-1
是反映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指标。
抗LKM-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量值变化,是反映疾病进程和治疗效果的主要免疫学指标。
4
抗gp抗体检测
gp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gp抗体,其诊断PBC的特异性可高达99%,敏感性为10%~41%。
对于临床、生化和组织学表现疑诊PBC而AMA阴性的患者,或AMA阳性而临床症状不典型、存在重叠综合征的患者,抗gp抗体检测有重要价值。
5
抗肝细胞胞浆抗体1型抗体测定
LC-1
抗LC-1抗体是Ⅱ型AIH的另一类标志性抗体。在LKM-1抗体阳性的AIH-2型患者中,LC-1抗体阳性率为50%。
LC-1抗体的滴度与病情的活动性有一定关系,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LKM-1抗体有一定关系,但与LC-1抗体无关,因此诊断AIH,抗LC-1抗体特异性优于LKM-1抗体。
6
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测定
SLA
抗SLA/LP抗体在AIH中的阳性率为10%~30%,该抗体多出现在ANA,SMA和抗LKM-1抗体阴性的AIH患者中。抗SLA/LP抗体为AIH-Ⅲ型的血清学标志,临床上常用于AI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约30%的AIH-Ⅲ型仅该抗体阳性,而缺乏所有其他自身抗体标志,但对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抗SLA抗体测定对发现这一部分AIH患者有重要意义。
(输血科)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