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各类关于营养的误区,
着实不少。
小未提醒!
注意避免这些误区,
给孩子的营养才能更合理!
误区一:儿童补钙吃钙片
补钙并非多多益善,盲目给孩子吃钙片,容易造成超量补钙,轻则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便秘,重则在长期超量补钙后出现高钙血症,铁和维生素吸收障碍等。
对于健康的儿童,日常可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虾皮、海带等,以及鱼、肉、蛋黄、豆类等含维生素D较为丰富的食物来帮助钙的吸收,就不必担心孩子会缺钙。
误区二:大便干燥吃香蕉
听说香蕉有润肺、滑肠的功效,那是不是孩子大便干燥,吃香蕉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红薯、糙米、芹菜、苹果等瓜果蔬菜,有助于缓解孩子便秘的情况,香蕉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饮食中注意补充膳食纤维,更重要的还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寻找孩子便秘、大便干燥的原因,对因治疗才能标本兼治。
如果多方尝试后孩子便秘仍不见好转,需要及时就医,排除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
误区三:多吃动物肝脏好
肝脏作为分解毒素的一个脏器,它的重金属以及药物含量要比其他器官多。如果要吃肝脏,可以优先选择禽类的肝脏(如鸡肝、鸭肝),在作为婴幼儿辅食时,每周不要超过25克。
而不缺铁的孩子没有必要经常吃肝脏,只要注意均衡饮食就好,比如每天摄入适量的肉类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误区四:不爱吃蔬菜就用水果代替
孩子不爱吃蔬菜的情况也不少见,有些家长想到用水果来代替蔬菜,认为这样可以弥补蔬菜摄入量不足的问题。但事实上,水果并不能代替蔬菜。
蔬菜的纤维素含量普遍高于水果,糖分含量却比水果低,一些不太新鲜的水果所含的维生素的量也不及蔬菜。
误区五:早早地吃调味品
不少家长在给孩子准备食物时,也按照自己的口味加入这些调味品进行调味。
其实,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辅食中不宜添加调味品。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盐的需求量是很小的,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盐已经足够他们使用,加盐过多,会加重宝宝肾脏、心脏负担,还会养成孩子的“重口味”习惯,增加日后患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同时,糖分也不必额外添加,辅食中添加过多糖分,会养成宝宝爱吃甜食的习惯,还容易引发龋齿、肥胖等问题。此外,酱油中也含盐,也不需过早在辅食中添加。
误区六:儿童食品更适合孩子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标准的“儿童食品”,这只是商家为了营销创造出的概念,在成分上与成人食品没有太大差异,价格还贵出不少。
而且为了迎合孩子的喜好,很多儿童食品都会加入大量的糖、盐,以及各种各样的香精和添加剂,这样的食物并不适合给孩子吃。
误区七:果汁是健康饮品
将水果做成果汁,只有可以溶于水的营养素被保留了下来,大部分的膳食纤维以及部分矿物质被留在了渣中,造成了营养素的大量流失。
而同时,水果中的糖却都被浓缩进了果汁中,导致果汁的含糖量和热量都十分“可观”,过多饮用也容易引起龋齿、肥胖等问题。
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建议给他们喝果汁,而6个月以上的宝宝,虽然也不推荐,但也不完全禁止,只是一定要注意限量,给宝宝喝果汁时也可以加1~2倍的水进行稀释。6岁以内,每天喝的果汁量要限制在~mL以内,7~18岁的孩子每天不要超过mL。
误区八:早早地喝牛奶
许多新手父母会早早地用牛乳、奶粉等代替母乳喂养孩子,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中国营养学会相关资料表明,6个月以内没有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腹泻发病的死亡率比用母乳喂养的婴儿高出15~25倍。
误区九:常喝蜂蜜好处多
蜂蜜是一种热量高、营养高度单一的食物,长期大量食用,可能造成肥胖。
而且,对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食用蜂蜜还有感染肉毒杆菌中毒的风险,所以千万不要给1岁以下的宝宝食用蜂蜜及各种含有蜂蜜成分的食品。
误区十:牛初乳有神奇功能
牛初乳,是指乳牛产犊后3天内所分泌的乳汁,天然牛初乳含有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活性功能成分,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这些好处主要针对的是小牛犊,而不是小宝宝。
而且,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以IgG为主,小婴儿一般不缺。
对大孩子来说,胃肠道逐渐发育完善,免疫球蛋白与其他蛋白质一样,都会经过消化吸收,它的价值跟普通的蛋白质并没有什么区别。
来源:网络
往期精彩文章:
已进入流感高发期!学校和家长要这样帮孩子预防流感
紧急提醒!千万别让孩子穿羽绒服乘车,关乎性命!
5个月大女婴双肾长满结石,医生下病重通知,只因家长这个做法
女孩惨遭截肢,竟因这样给手指止血!这8个急救“土方法”真是害死人!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详情。
*编辑:小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