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内容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1.大量蛋白尿
典型病例可有大量选择性蛋白尿(尿蛋白3.5g/d)。其发生机制为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尤其是电荷屏障)受损,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以白蛋白为主),当其增多明显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在此基础上,各类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和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等。
2.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低于30g/L,主要为大量清蛋白自尿中丢失所致。肝代偿性合成血浆蛋白不足、胃黏膜水肿致蛋白质摄入与吸收减少等因素可进一步加重低蛋白血症。除血浆清蛋白降低外,血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等其他蛋白成分也可减少,尤其是肾小球病理损伤严重,大量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时更为显著。
3.水肿水肿是肾病综合征最突出的体征,其发生主要与低蛋白血症所致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下降有关。由于肾灌注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水钠潴留。严重水肿者可出现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
4.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常伴有高脂血症,其中以高胆固醇血症最为常见,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DL)和脂蛋白a也常可增加。其发生与低清蛋白血症刺激肝脏代偿性地增加脂蛋白合成以及脂蛋白分解减少有关。
5.并发症
(1)感染∶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本病复发和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其发生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常见感染部位的顺序为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
(2)血栓、栓塞∶血栓形成和栓塞是直接影响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及高脂血症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其次,因某些蛋白质自尿中丢失,以及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加之利尿药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因此,肾病综合征易发生血栓和栓塞并发症,其中以肾静脉血栓最为多见,但3/4病例因慢性形成,常无症状。
(3)急性肾损伤∶肾病综合征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下降,可诱发肾前性氮质血症,经扩容、利尿治疗后多可恢复。少数可出现急性肾损伤,多见于微小病变型,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无尿,扩容利尿无效,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肾间质高度水肿压迫肾小管及大量蛋白管型阻塞肾小管,导致肾小管高压,肾小球滤过率骤减所致。
(4)其他∶长期高脂血症易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并发症;长期大量蛋白尿可导致严重的蛋白质营养不良,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金属结合蛋白丢失可致体内微量元素(铁、锌、铜等)缺乏;内分泌激素结合蛋白不足可诱发内分泌紊乱。
如果有兴趣,可以进群,参加我们的寒假护理考研打卡活动。
注意,是付费的活动。
可加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