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峰辉(一峰摄影)
众所周知,锻炼身体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险。但是,多数人不了解健身中的“J”型曲线,频频遭受“开窗期”困扰,增大了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险,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开窗”比喻,形象生动
当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适当的运动锻炼,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应激能力,是最直接、最经济、最绿色的抗击病毒的手段。
但是,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锻炼效果影响很大。有些运动方式会使免疫力不增反降,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更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侵袭。
早在年,科学家对24名西班牙运动员进行对比试验,证明了上述结论。这些职业足球运动员在进行70分钟的比赛后,测量了他们唾液中免疫活性细胞的标志物。
结果表明,比赛之前,多数运动员显示了正常水平的免疫球蛋白数量。而在比赛后,许多球员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急剧下降,免疫力减弱。
还有类似的研究发现,运动员在经历超过90分钟的高强度耐力运动后,在长达3天的时间内,容易感染疾病。显然,只有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或运动量,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经过长期细致研究,人们逐渐厘清了运动与免疫机能之间的微妙关系,建立了“开窗”理论和“J”型曲线模式。
研究认为,当人体进行高强度急性运动时,处于一个高度应激状态中。此时,血液流动加快,血液中负责免疫机能的淋巴细胞急剧升高。
而在高强度急性运动结束后,淋巴细胞的水平会迅速回落,而且活性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出现暂时性下降,每次的免疫机能低下时间达3-72个小时。
若免疫机能低下,各种细菌、病毒就容易侵入机体,对疾病的易感率明显升高。就像房屋的窗户没有关闭时,容易引来风雨的侵袭一样。
这段免疫力低下的时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开窗期”。此时,细菌、病毒趁机进入人体后,容易导致疾病发生。而且,运动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对免疫力的影响就越明显。
“J”型走势,一目了然
从上述情况看,人体的免疫机能与运动强度、运动负荷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对于不经常运动的人,处于一种自然免疫的状态。而持续较长时间、较高频率的激烈运动,反而会抑制免疫机能。
显而易见,在选择运动强度和上呼吸道感染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线性关系。若以不运动的人为对照,中等强度的经常性活动,可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率。而强度过大,反而会导致感染率增高。运动强度与感染风险之间,呈现一条“J”字型的曲线走势。
从这张“J”字型的曲线图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锻炼强度的中间状态,用合理的运动强度、频率和时间,既能改变体弱多病的被动局面,又能有效地提高免疫机能。
因此,我们的运动状态应避免走向两个极端——静止不动与激烈运动。只有找到了适合自身的运动负荷与持续时间,才能更好地提升免疫机能。
多措并举,增强免疫
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和消灭病毒、细菌等外来侵入物,而且具有处理衰老、死亡、损伤、变性的细胞,识别和处理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若免疫力低下,身体易被感染疾病或患上癌症。然而,免疫力超常也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如自身免疫疾病、引发过敏反应等。
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生病。而经常患病,又加重了机体消耗,出现体质虚弱、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食欲降低、营养不良、睡眠障碍等多种症状。
这些人每次生病都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会反复发作。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身体和智力发育障碍,诱发重大疾病。
免疫力是我们健康的保护伞。就如何增强免疫力,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咨询了几位专业人士。结合自身的感受,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调节饮食。注意摄取一些能够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大麦、燕麦、大蒜、茶叶、牛肉、酸奶等。注意做到营养元素全面均衡,重视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锌、硒、维生素B1、B2等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元素。
2.劳逸结合。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保障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睡眠可促进人体产生睡眠因子,进而促进白血球增多,提升肝脏的解毒能力,有助于消灭侵入人体的异物。
3.经常锻炼。适度的运动可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生活中,应注意培养多种兴趣,与身体锻炼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修身养性,而且能治疗一些身体和心理疾病。
4.戒烟限酒。吸烟容易导致人体血管痉挛,氧气和营养素供给减少,抗病能力下降。酗酒、醉酒会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少喝酒有益于身体健康。
5.放松心情。如果长期处在极端压力下,会导致免疫反应弱化。即便是长期慢性的心理压力,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故此,要学会适度减压,保持良好的心境。
尊敬的读者,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很有必要增强身体的免疫抵抗能力。在开展健身运动时,别忘了控制运动负荷与时间,避免因“开窗期”造成不良后果。不知您对此有何看法,期待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