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可加重慢病,高发期做好防护,发病48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3-4-4 11:03:47   点击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其中甲型HN、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季节性流感,如最近进入高发期的甲流即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感染流感应及时干预

虽然名字里有“感冒”两字,但流感不是普通感冒,两者在病原体、症状表现及治疗药物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流感高发季节应注意甄别区分,早发现早治疗,预防进展为流感重症。

流感潜伏期多为~3天,典型表现为发病快,常有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而咽痛、流涕和鼻塞等呼吸道症状轻微。,甚至更高或伴有寒颤,可伴有干咳、鼻塞、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也有患者出现眼结膜充血、胸骨后不适以及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

注意以下重症流感表现,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

重症流感表现

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咯脓痰、血痰或胸痛;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合并肺炎;

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分为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一般在病程第2~4天后出现,或治疗后病情短暂好转,又重新出现发热、咳嗽、咳脓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上述疑似肺炎表现应尽快就医。

流感引发多种并发症,可加重慢性基础疾病

《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版)》提示,流感可导致慢性基础疾病急性加重(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肝肾功能异常)。与健康同龄人群相比,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更重,死亡风险是健康人群的.3倍。

在流感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以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抗流感病毒药物分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血凝素抑制剂、RNA聚合酶抑制剂,对目前流行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具有着较高的敏感性。现有的临床研究数据不支持联合给药或者双倍剂量治疗季节性流感患者。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

选择性抑制病毒包膜上神经氨酸酶的活性,进而阻断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脱落,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间扩散和体内复制。

用药提醒:妊娠期C类药物,妊娠期女性慎用。

血凝素抑制剂

阿比多尔

通过靶向血凝素(HA),抑制流感病毒脂膜与宿主细胞的融合阻断病毒进入靶细胞,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用药提醒: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65岁以上老人用药安全性尚不明确。

RNA聚合酶抑制剂

玛巴洛沙韦、法维拉韦

抑制病毒核糖核蛋白的聚合酶酸性蛋白(PA)和聚合酶碱性蛋白(PB)亚基,进而抑制mRNA合成。

用药提醒:玛巴洛沙韦单次给药即可;妊娠期内避免使用。

轻症流感对症治疗

无并发症的流感患者病程多为自限性,常在第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和疲倦感有可能持续多日,恢复常需~2周。

发热及疼痛

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流感相关的发热和疼痛。

咳嗽

流感相关的急性咳嗽可选择乙酰半胱氨酸和羧甲司坦;若咳嗽较重且无痰可选择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

腹泻

建议使用口服补液盐,充分补液,补充肠道益生菌,可使用蒙脱石散;不建议使用强力止泻药和抗生素。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也就是说不给流感发生的机会。孕妇、6个月至5岁的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等高风险人群可在每年流感流行季前接种疫苗;即使已进入高发期,如果接种点有疫苗仍然应该积极接种。若出现流感表现尽快就医,在流感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出现疑似重症表现马上送医。

参考资料

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hbyx/12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