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抗Lea抗体的鉴定过程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1-10-29 15:48:36   点击数:
 

1、病情简介

女,84岁,以骨折入院,有输血史,有妊娠史,平诊手术备血,患者血型复查为A型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提示抗体筛查阳性。

2.实验方法及结果

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1号细胞呈1+,2、3号细胞为阴性。(抗筛结果和细胞谱见图1、图2)。对标本分别用盐水,抗人球蛋白凝胶卡,凝聚胺实验进行复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与抗筛细胞分别在盐水,抗人球蛋白凝胶卡,凝聚胺实验中进行反应,1号均有弱阳性,,2、3号均呈阴性,图略。

图1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图2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格局

抗体鉴定:患者血清在微柱凝胶中抗体鉴定格局不清楚,继续使用盐水法,凝聚胺,抗人球蛋白凝胶进行抗体鉴定,其中微柱凝胶鉴定采用一步酶法。结果显示自身细胞对照阴性。根据谱细胞格局鉴定为Lea抗体(见图3、4)

图3抗体鉴定结果(加酶)

图4抗体鉴定细胞谱

3.知识延伸

Lewis血型系统含6个抗原。主要抗原是Lea和Leb,常见的表型为Lea+b+,a-b+,a+b-,a-b-,均为血浆吸附到红细胞膜上的血型抗原。ABH系统中的的分泌型基因Se(FUT2)在决定Lewis表现型中发挥重要作用,Le(a+b-)表型个体一般为非分泌型,Le(a-b+)表型个体一般为分泌型。而当Lewis基因FUT3变异不能正常表达糖基转移酶活性时,无论分泌型还是非分泌型个体,Lea抗原和Leb抗原均为阴性[Le(a-b-)表型]。在中国人中,约70%表现为分泌型的Le(a-b+),而非分泌型Le(a+b-)较为稀有或缺乏,Le(a-b-)表型在中国人占10%左右。

本案例中患者最终检出不规则抗体为抗-Lea,仅能出现在具有Le(a-b-)分泌型个体血浆中,且在O型个体中出现的几率罕见。抗-Lea常是天然抗体,以IgM为主。多数强的抗-Lea血清中还含有IgG成分。

大多数Lewis抗体最佳反应温度为室温,37℃出现的凝集反应常弱于室温。在反应很弱难以辨别时,使用酶法。酶法的目的是使蛋白水解酶作用于红细胞表面的多糖链,切断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基团的唾液酸,从而减少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降低Zeta电位,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增强IgG抗体对红细胞的凝集。红细胞经酶处理后可以增强某些抗原抗体反应活性,如Kidd、Rh、Lewis血型系统抗原抗体暗影,因此用酶处理后的红细胞与上述抗体反应会出现反应强度增强;同时酶也会破坏红细胞的一些抗原结构,如MN、Duffy血型系统抗原,导致抗原抗体反应性减弱或消失;

因此本试验中在对患者样本加酶处理进行抗体鉴定,增强了Lewis系统的反应强度,有助于抗体的检出。低于37℃下有活性的Lewis抗体,在体内不会过多清除所输注的抗原阳性的红细胞,以往认为Lewis抗体的患者可以输注37℃下交叉配血相容的血液。但是已有文献报告抗-Lea可能激活补体,引起严重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体内存在抗Lea抗体的患者需要输注抗原阴性的红细胞。

感谢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苗天红主任对于存在Lewis血型系统抗体输血方案的指导

(文:范诗晴,徐畅;校准:王秋实;)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jbzs/11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