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要用原创IP讲故事,到底难在哪里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3-1-20 0:53:45   点击数:
 白癜风效果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01/5738108.html

近日,华强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发布年度报告指出,年同比由盈转亏。尽管今年春节档《熊出没·重返地球》累计票房超越9亿,疫情之下,以熊出没IP为主题的游乐园经营业务上却举步维艰。

华强方特的运营模式,与享誉全球的迪士尼十分相似。然而相比迪士尼,华强方特却没能将“熊出没”这个爆款IP价值转化成相等的利润价值。

实际上,我国文化和内涵源远流长,并不缺乏培育本土IP的土壤。但尽管我国的IP主题公园一直在快速发展,却无法解决概念模糊不清、盲目建设、模仿抄袭等的隐性问题。

国内大量本土旅游IP仍处于开发初期。

我国本土IP大部分仅仅是一个符号,园区建设方对IP的发掘只停留在IP的表面,很少去发掘IP本身的价值观和哲学——这正是我国本土原创IP与迪士尼这类国外大IP最大的区别,也是我国大部分原创IP难以变现的原因。

多年来,迪士尼一直坚持自己的一套“轮次收入模式”,尽管一直被模仿,却始终无法超越。在这一模式之下,迪士尼以IP为源头产品,将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消费产品等不同产业环节演变成一条环环相扣的财富生产链,多年对该模式的坚持让迪士尼成为享誉全球的大型主题公园,赚的盆满钵满。

其实,我国并不缺乏优秀IP,《西游记》《封神榜》等“超级IP”,这些年来在影视行业、游戏行业就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培育一个成功的IP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怕是知名度很高的IP,如果没能对它进行二次艺术化的加工处理,是很难产生粉丝效应的,一旦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带动游客消费,那些由IP变现出来的主题公园就难以生存下去。

一个好的小说IP未必能变成一个好的IP电影,一个好的IP电影又未必适合实景化的项目开发。原创IP除了成名的不确定性,后期IP寿命的维护也是一个大工程。国产IP的变现仍是一条充满险阻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jbzs/12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