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二院血液科惰性淋巴瘤研修班
本期主讲
刘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血液科主任
WM流行病学诊断及预后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WM)来源于浆细胞的罕见疾病,约占所有NHL1-2%;
?老年惰性肿瘤,中位诊断年龄63-75岁,有一定家族倾向性;
?不可治愈,预后各异,中位生存期8年;
WM预后评分系统IPSSWM
修正的WMIPSS评分系统rIPSSWM
WM的诊断标准
IgM-M蛋白(不强调数量)
BM有LPL细胞浸润(不强调数量,强调特征)
LPL细胞特征:CD19+,CD20+,CD22+,sIgM+;20%有CD5弱阳性;伴浆细胞分化,表型可以是CD19+,CD20+,PAX-5+,CD+,sIgM+
WM的遗传学异常
来自法国例WM和10例IgMMGUS;发生率较高的突变有MYD88LP,CXCR4突变,TP53/Del17P,Del6q等。
图片:ClinCancerRes,
WM的遗传学异常:MYD88
MYD88LP基因突变发生率约为93-97%,可帮助WM的诊断,但不是WM诊断必要条件,5-10%WM患者没有这个突变,其他肿瘤也有此突变;突变的检测尚未标准化,推荐使用骨髓样本,外周血检测可能会有假阴性结果。
WM的遗传学异常:CXCR4
在WM中比例约为30-40%,突变位点多达30种以上;CXCR4突变的检测不常规推荐;但是如果考虑使用Ibrutinib,CXCR4突变状态可能与缓解率和缓解深度有一定相关性。
MYD88和CXCR4突变对WM预后的影响
MYD88WTCXCR4WT患者预后最差
图片:Blood.
WM治疗概述及免疫化疗的选择
WM的治疗指征
NCCNV2:治疗指征
?无症状WM患者至症状发生的中位时间超过5-10年,可采取“观察和等待”策略,无需治疗;
?一旦出现治疗指征,应开始治疗;
?单纯的单克隆性IgM水平升高并不是开始治疗的指征。
ESMO:治疗指征
临床症状:
?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疲乏;
?高黏滞血症
?淋巴结增大:症状性或大包块(最大直径≥5cm)
?症状性肝脾肿大
?器官增大,器官或组织浸润
?WM所致的外周神经病变
实验室指标:
?症状性冷球蛋白血症
?症状性冷凝集素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症
?WM相关肾病
?WM相关淀粉样变性
?Hb≤10g/dL
?血小板×/L
?IgM60g/L(通常情况下,单独的单克隆IgM水平升高不是开始治疗的指证)。
治疗目标:由于WM的不可治愈性,其治疗目标以是缩小肿块大小,缓解症状,降低器官损害风险为主。
无症状WM(AWM)进展为症状WM
风险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IgM≥,BM累及≥70%,β2微球蛋白≥4mg/dL以及白蛋白3.5与较高的疾病进展显著相关;4个因素可以把AWM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Dana-Farber研究中心WM患者组分析,低危,中危和高危AWM患者,中位TTP分别为9.3,4.8和1.8年;
?MYD88WT是独立的进展风险,MYD88突变vsMYD88WT中位TTP4.9年vs1.8年。
图片:JClinOncol.
WM的治疗概述
?对于需要治疗的WM,一定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包括年龄、预计生存期、并发症(如神经病变)以及临床上是否有需要迅速缓解的病症(高粘血症)等;
?透析可用于高黏滞综合征患者症状立即缓解,应同时给与适当的系统治疗;
?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是WM的主要治疗方式,以联合治疗为主;
?Ibutinib单药或者联合利妥昔单抗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初治或者复发WM患者,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可用于化疗敏感的,年轻的复发患者。
R联合环磷酰胺+泼尼松(RCP)相比RCHOP疗效相当,但毒性更低
图片:ClinLymphomaMyeloma.
Stil研究:BRvsRCHOP一线治疗
德国StiL研究,41例WM患者入组,中位随访45月,BR组中位PFS显著优于RCHOP组(69.5月vs28.1月),且BR组3/4级中性粒减少/感染/脱发发生率较低。
图片:Lancet
RCDvsBCD用于初治WM患者随机研究
ASHabstract#
?天津血研所研究,30例患者入组,随机到RCD或BCD组,两组基线特征相似;
?中位随访时间29月,DOR35vs30月,3年PFS87.5%vs39.2%(p=0.)3年OS%vs70%(p=0.);
?两组最常见的AE为血液学毒性,RCD组3例发生3级以上粒细胞减少,BCD组4例发生3级以上血细胞减少。非感染性发热RCDVSBCD26.7%vs0%(p=0.),外周神经病变RCDVSBCD6.7%vs40%(p=0.)。
免疫化疗方案治疗进展
Ixazomib,Rituximab和Dexamethasone(IRD)治疗R/RWM患者HOVON/ECWM-R2的最终分析
?60例R/R患者入组,中位年龄69岁,中位既往治疗线数2。70%WMIPSS中危或高危,中位血红蛋白10.1g/dL,中位IgM水平3.28g/dL;
?59例纳入分析,45例完成8周期治疗;
?主要研究终点:ORR71%(19%≥VGPR,52%≥PR,71%≥MR);
?中位随访24月,24个月PFS56%,OS88%,中位DOR和PFS未达到;
?安全性:3级和4级毒性31%和8%;6例患者研究中死亡。
TamCS,etal.ASCO.OralAbstract
MarieJK,etal.EHAS
WM: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
ReviewedinDimopoulosetal,Blood;Treonetal,Blood
WM患者常见药物治疗毒性
FromslidesofSteveTreon(Harvard)inICML
靶向药物在WM中的应用
MYD88基因突变驱动
靶向药物在WM中应用结果
AnnalsofOncology00:1–8,
?Everolimus:mTOR抑制剂
?Enzastaurin(LY):PKCβ抑制剂
?Perifosine:新型口服Akt抑制剂
?Panobinosta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Ibrutinib单药用于经治WM显示长期疾病控制:Pivotal研究最终报道
?63例患者入组,中位既往2次(1-9)治疗,其中40%患者对上次治疗难治;
?Ibrutinib单药mg每天,可根据治疗毒性下调剂量;
?中位Ibrutinib治疗时间为46月。
?治疗反应随时间增加,ORR90.4%,MRR77.7%
-MYD88WTCXCR4WT患者ORR最低50%,MRR(PR)0%
-MYD88MUT和CXCR4MUT患者ORR其次86.4%
-MYD88MUTCXCR4WT患者ORR高达%
?MYD88MUTCXCR4WT患者至缓解时间为2月,而MYD88MUT和CXCR4MUT患者至缓解时间为6月;
?不良事件:
2级及以上≥5%的AE有中性粒细胞减少22%,血小板减少14%,肺炎9%,胃食管反流8%,高血压8%,贫血6%,皮肤感染5%;
心房心律失常发生率11%,中位治疗4月(0-33)时发生,6例在处理后继续用药。
ICMLabstract#
5年PFS54%,5年OS87%:
?MYD88WT患者,中位PFS显著较低,仅为5个月P0.
?MYD88MUTCXCR4MUT5年PFS34%,中位PFS42月
?MYD88MUTCXCR4WT患者5年PFS71%,中位PFS未达到
ASPEN研究: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针对WM的3期研究
在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的61个中心的例患者中展开的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化、WM患者中泽布替对比伊布替尼的3期研究,根据患者MYD88基因突变状态分为2个队列。
ASPEN研究队列1:有效性分析
?泽布替尼的CR+VGPR缓解率28.4%,伊布替尼为19.2%(p=0.),CR+VGPR率差异不显著(p=0.)
?泽布替尼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优势
TamCS,etal.ASCO.OralAbstract
ASPEN研究队列2:泽布替尼用于MYD88WTWM更新结果
截至数据至年8月31日,中位随访17.9月,ORR80.8%(21/26),MRR50.0%(13/26),VGPR26.9%(7/26)。2例患者因不良事件停用泽布替尼、6例患者病情进展、没有发生疾病转化的病例。12个月PFS为72.4%,中位PFS、OS均未达到。
安全性结果: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腹泻、贫血、挫伤、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大出血2例,房颤1例,没有致命的AEs。
EHAAbstractEP
靶向药物联合及未来治疗方向
Ixazomib,Rituximab和Dexamethasone(IRD)用于复发进展WM患者:I/II期HOVON研究
ASHabstract#
Idelalisib联合Obinutuzumab用于R/RWM患者:FiloII期研究
ASHabstract#
Ibrutinib联合CXCR4抑制剂Ulocuplumab用于CXCR4突变WM患者I/II期研究
ClinicalTrials.govIdentifier:NCT25716
Venetoclax用于经治WMII期研究
Castilloetal.EHA
Ibrutinib联合Venetoclax用于初治WM
FromslidesofSteveTreon(Harvard)inICML
总结
WM是一种罕见的不可治愈的浆细胞肿瘤,多发于老年人,中位OS在8年左右
WM疾病异质性显著,免疫化疗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但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考虑化疗药物所带来的毒性
靶向药物特别是BTKi的出现给WM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比如高危,高肿瘤负荷,老年不适合化疗,以及免疫化疗后早期复发或耐药患者,BTKi可能带来生存改善
BTKi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联合包括CD20,BCL2i,CXCR4i等有望部分克服WM基因突变不良预后因素,从而带来WM生存上的改善
部分参考文献及图片来源
HematolOncol;31(Suppl.1):76–80
Blood;:–,Blood;:–
Leukemia.May22.doi:10./s---y
SHSwerdlowet.alIARC,Lyon;
ClinCancerRes;23(20);–35.
AnnalsofOncology29(Supplement4):iv41–iv50,
CancerRes.May15;78(10):-
AnnalsofOncology29(Supplement4):iv41–iv50,
Caoetal,BrJHaematol,Mar,(5):-7
Roccarroetal,Blood,Jun26,(26):-31
Blood.;(18):-)
Waldenstrm’smacroglobulinae/lymphoplasmacyticlymphoma.NCCNguidelineV2.
KastritisE,etal.AnnOncol;29(Suppl4):iv41-iv50.
JClinOncol.Jun1;37(16):-
AnnalsofOncology29(Supplement4):iv41–iv5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