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鼻咽和口咽拭子哪个更精准为何要多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3-4-22 14:48:03   点击数: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想必大家都经历过“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在新冠病毒的感染诊断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尽可能地找出潜伏期的无症状患者,还能大大降低传染的风险。

核酸检测如此重要,接下来李医生就带着大家深入了解下,核酸检测的相关原理、核酸检测混采和单采的区别、以及核酸检测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大家在普及知识的同时更好的防护自己。

了解核酸检测,肯定少不了对检测原理的了解,我们先来看一下其检测原理。

核酸检测的原理是什么?

因为核酸是病毒的遗传因子,是由4个核苷酸构成的大分子链,不同的分子代表不同的核苷酸,并形成了一个很长的链条。核酸检测就是通过对链条中一段核酸进行检测,而这一段核酸就是新冠病毒特有的,其他病毒没有。

核酸检测的物质就是病毒的核酸。目前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来对病毒的核酸进行检测。检测时,以新冠病毒的核酸链条为检测靶标,通过PCR扩增出该段靶标基因序列,与事先在检测试剂上加入的一段荧光标记探针相结合,进而产生荧光信号。

而核酸检测说白了就是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反应强度,来确定样本中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分子。在含有病毒的样本中,荧光信号反应越强。而不含病毒因子的,靶基因没有得到扩增,就检测不到荧光信号的增强。

因此,通过核酸检测能够对病毒的基因进行监测,并及时预警,对于疫情的防范有着重要作用。咽拭子是常见的核酸检测形式,但另外两种检测方式也要有所了解。

核酸检测的3种形式各有千秋

咽拭子检测

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检测方式,也是大家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采样过程中,患者张嘴发"啊"音,检测人员用杀菌的棉拭子轻柔、迅速地对受检者的咽侧壁及咽后壁进行多次擦拭。

在检测过程中常使用咽拭子检测,是因为这种方式采集起来更加方便快速,而且大众的接受度也更强,但暴露的风险也更大。

鼻拭子检测

这种检测方式,是将检测拭子垂直插入鼻孔。并轻轻旋转拭子,在鼻腔停留15秒左右,来进行检测。

鼻拭子检测相较于咽拭子,对于操作经验不足的检测人员来说,这种方式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而且暴露的风险也更低。但对于一些鼻腔过敏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长期服用抗凝以及抗血小板的人员来说不太适合。

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人问起,“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哪个更精准?”其实在我们现阶段,不论是哪一种检测方式,都有着一套成熟的流程方案。只是相较于鼻咽拭子来说,口咽拭子更加能够让人接受,采集的速度也更加方便快速。

肛拭子检测

这种检测方法,是将检测拭子插入肛门,在肛门的褶皱处取样或者在2至3厘米处取样,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一种方法。

很多患者排斥肛拭子检测,但肛拭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检测的准确性。确实存在一部分患者咽拭子检测阴性,但通过肛拭子检测显示阳性的存在。存在一部分患者其他两种检测转阴性后,肛拭子检测仍呈阳性的状况出现。

因此,三种核酸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大家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核酸检测。

混采和单采有什么区别?

核酸检测的方法多样,检测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混采和单采两种方式。

首先,就单采来说。单采就是将一个人的采集拭子,单独放在一个采集管中。这种采集方式更适合具有发热症状,重点管控区以及高风险重点人群。

单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毒的传播,更大程度避免了接触人员的范围,单采结果和混采是一致的,但单采的价格相对混采来说较贵。对于比较着急等结果,追求安全性的人群建议选择单采。

其次,对于混采来说。混采包括“五比一”和“十比一”两种,通常将5个人为一组或者10个人为一组,将他们的采集拭子放入同一个采集试管当中,进行统一检测,这种方式价格也较为便宜。

当检查结果为阴性时,代表这一组均为阴性。假如这一组作为混检对象,检验结果呈阳性。那这一组中,必然存在且至少有一个人是具有新冠病毒携带的。

在混检过程中,出现阳性结果,则需要对这一组的成员再进行单独检测。从而确定出,真正感染新冠病毒人员。感染病毒的人会被隔离治疗,剩下的同组人员属于密接人员,也要进行隔离观察。一般隔离期为15天,在多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情况下,才能解除隔离。

无论是混采还是单采,检测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核酸检测往往需要多轮次的检查才能使得结果更准确。

为何要进行多次的核酸检测?

多次核酸检测,对于疫情的防控很有必要。

一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并不代表被检测者一定没有感染风险。任何检测方式都有误差的可能性,特别是高风险地区,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防控疫情的蔓延,必须进行多轮次的检验。采取多轮次检测也有以下原因:

病毒感染后,在人体有一定的增值期。检测的时候,如果体内的病毒还未达到一定浓度,就可能无法检测出病毒检测的限值。

采集标本时,由于采样的手法不同,没有采集到病毒细胞。出现标本假阴性,也会导致采集结果不准确。

样本送检的运输过程、储存环节出现失误,也会对核酸检测的结果造成影响。

因此,对于风险地区以及特殊人群,必须进行多轮次的核酸检测来更准确有效地检测出病毒原,进而更好、更精确的防控和发现感染人群,切断病毒源头。无论是在何种检测过程中,都必须引起注意。

核酸检测过程这6点要注意

1.检测前要注意饮食

进行核酸检测两个小时之前,要尽量避免吃东西。采样前半个小时不喝酒抽烟、保持口腔清洁,临检前尽量不要做吞咽的动作,为作核酸检测做好准备工作。

2.检测过程中注意距离

检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听从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全程带着口罩,保持一米间距。排队期间最好不要进行交流,不扎堆,不拥挤。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感染,增加防控难度。

3.采样时注意不接触,勤洗手

到检测处检验时,身体不要触碰到检测台。注意不要把口罩或者自己的随身物品放在检测台上,以免沾染到病毒,造成感染。采集完成后,要及时洗手或者通过消毒湿巾擦拭双手,更好地保护自己。

4.采样后不逗留

采样完成后,一定要带好口罩。不要逗留,立即离开,避免聚集和交谈。以免人多造成的交叉感染,给自己带来的安全隐患。采样后不逗留,对于疫情的防控也十分有必要。

5.采样后的交通要注意

采样结束后,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自行车或者私家车返回。避免不确定性的结果,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写在最后

核酸检测对于疫情的发现、疫情的诊断、疫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预防和隔断大规模的疫情蔓延,还能消除无症状患者的隐患以及市民对疫情的担忧。

核酸检测特别是社区组织的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耗时耗力,医院检测还是去社区检测,都要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为疫情防护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责任。

我是李医生,您的健康,我来守护!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yfzl/1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