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到“血液病”这个词,感觉很陌生,离自己也很远,其实不然。
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贫血,属于血液病范畴;让大家谈之色变的白血病,也属于血液病范畴。那么,血液病都包括哪些疾病?除了白血病,还有哪些血液病让人觉得可怕呢?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一般来说,血液病患者常常以贫血,出血,发热感染为主要症状表现。
而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白血病患者不仅会出现贫血,出血和发热感染症状,随着白血病细胞对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浸润,多数白血病患者还会相继出现干脾淋巴结肿大现象,骨关节疼痛等等。
在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白血病一直被视作是“不治之症”,“绝症”,但随着当前医疗水平和诊疗技术的改善,提升,不少分型的白血病患者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甚至能够治愈,达到长期带病生存的结果。
那么,除了白血病,还有哪些血液病对病人伤害较大呢?下面我们将几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血液病给大家详细介绍清楚: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并非恶性病,但多数再障病人病情都危重,尤其是急重型再障的发生,会让病人措手不及,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症状,是导致再障病人死亡的关键因素。而临床上,积极有效的诊治,再障病人也能尽快康复,甚至痊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这是血液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它不仅是一种疾病,还有可能是其他血液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比如白血病,再障,MDS等,出血是其主要表现和危害。
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以激素,丙球,免疫抑制剂,输血小板以及TPO等为主,但随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效果有限,甚至无效,因此,临床上更多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提升血小板数值,并使之稳定下来,不再反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
MDS治疗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并发症、AML转化。就患者群体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性很大,治疗宜个体化。
临床上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输血及血液制品等支持治疗,化疗,免疫抑制剂,激素和骨髓移植等治疗方式为主,对于一些不适合化疗,化疗不耐受,效果有限的MDS患者,多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可达到促进巩固治疗效果,改善MDS病人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期。
骨髓增殖性疾病:
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以及慢粒白血病。
此类疾病病情进展都比较徐缓,初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病情的加重,最终恶化为急性白血病的可能性较大。
遗传性血液病:
常见主要疾病包括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等
其中,血友病常见血友病甲和血友病,属于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伴随终身,且发病越早,病情越严重。常常是母亲携带致病基因,儿子发病,病人以出血为主要症状和危害。
地中海贫血常见于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是常染色体遗传疾病,同时,不同类型的地贫皆有轻重之分:静止型和轻型地贫一般不需要治疗,病人仅表现为轻度的贫血或正常,可正常生活;中间型地贫必须接受治疗;而重型地贫患者多数在未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就会发病,严重影响寿命。
此外,溶血性贫血,PNH,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缺乏)症,多发性骨髓瘤,过敏性紫癜等,这些都是血液科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需要尽快治疗,同时生活中药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备注:
关于血液病的分类类型还有不懂的问题, 血液病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