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血症,是以血液粘稠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综合征,血液粘稠度增高后,血液阻力加大、流动缓慢致组织血液灌注量显著减少而使心脑等器官产生缺血、缺氧的一系列表现。
1
血粘度增高的类型
血浆粘度增高型
血液除去血细胞成分外即为血浆。血浆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蛋白含量。当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多时,可引起血浆粘度增高。此类血粘度增高常见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
血细胞粘度增高型
血细胞聚集增强型此类型血粘度增高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和红细胞本身粘度增高所致。许多血小板和红细胞粘在一起,形成微小栓子,阻塞血管,血流因此而缓慢。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粘度增高多属此型。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型
红细胞有一种特殊的变形能力,即形体伸缩性很大,这样才能通过比自己纤细得多的毛细血管,以保证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和营养供应。一旦这种变形能力减弱,势必会影响红细胞的自由活动,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加,血液粘度也随之增高。老年人的血液粘度增高,大多与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有关。
高压积型
此类血粘度增高是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多所致,常见于40~60岁的中年人。由于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过多,使血流变得粘稠,进而导致血流缓慢,影响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全血粘度增高型
上述几种引起血粘度增高的因素同时存在称为全血粘度增高。这一类型血粘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和肥胖心血管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综合治疗,除长期服药外,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
2
血粘度增高的危害
若是血液变得粘稠,就会伤害到毛细血管,甚至堵塞毛细血管。如此一来,就不仅仅是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运送的问题了,连周边的细胞都会死亡。而且肥大的血管很容易吸附脂肪、胆固醇、钙等,由此血液会变得越发难以通过。
放置不管的话,轻则可能引起头痛,健忘,肩膀酸痛,腰痛,水肿,长斑,长皱纹,月经不调,痛经,脱发,失眠,体寒、胸闷、胸痛、头痛、眩晕、耳鸣、视觉障碍、四肢麻木、肿胀等问题;还可能会加快动脉血管硬化,致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引起脑梗塞、心肌梗塞和中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所以需要及早治疗。
3
血粘度增高的三氧治疗
文献支持
医院张静在《大自血在治疗高黏血症中的应用及护理》中通过探究大自血在高粘血症患者中的疗效评价中发现发现:
患者血黏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72例显效、8例有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
医院段斌武等在《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通过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查血流变,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血流变的情况,了解医用三氧大自血对高黏血症的影响。结果例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变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显效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治疗后患者血流变中,血沉、血浆黏度降低,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疼痛症状减轻。
作用机制
三氧又称臭氧、富氧,是氧的同素异构体,是无耐药性的广谱抗生素,有消炎、止痛、镇静的功能,具有非常高的氧化作用。三氧接触体液即可产生单个氧原子(O)和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作为一个重要信使,能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从而引起一系列化学反应,诱导出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利于细胞因子的激活作用和新陈代谢的活化,重建人体自身被破坏的免疫系统。血液经过医用三氧自体血液治疗处理后,在红细胞膜上发生了轻微的过氧化反应,使细胞膜的可塑性和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膜的流动性增强,改善组织内氧的运输和利用,增加了重要组织和器官的氧气供应,提高了血氧饱和度。随着膜表面的负电荷增加,细胞的沉降率也随之降低,有利于血液流动、抗栓,使血浆黏滞度随之大大降低。
1
血粘度增高的预防
少吃多餐
为了不让多余的脂肪和糖分会积蓄在体内,不要让血液变得粘稠的话,就不要饮食过量。此外,请尽量控制不要吃零食。
适当运动
如果定期进行像步行和游泳这样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的轻运动的话,会使全身血液畅通,这样就能改善血液粘稠的状况了。但是运动过后会大量地失去水分而容易造成血液变得粘稠,所以千万不要忘记运动后要适时补充水分。
释放压力
有压力就要以各种方式尽快排散出去,听歌,玩游戏,打球,散步,大笑,找朋友倾诉等等,每天要让自己的心情爽朗没负担,这样不但血液不容易变粘稠,还可以预防亚健康呢
水分补给
一是要掌握时机。早晨起床后、三餐前(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最好饮水毫升。二是应该饮用稀释效果较好的水。盐水会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取;冷水会刺激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的吸收,不宜饮;纯净水因为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很快进入细胞内,对稀释血液也不理想。理想的水应是20℃—25℃的白开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和组织细胞。
参考文献:
段斌武 吴黔鸣.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30(19).
张静.大自血在治疗高黏血症中的应用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6(97).
厂家--
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