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七

文章来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布时间:2021-8-11 12:53:27   点击数:
 

泌尿系统

1、婴幼儿每昼夜尿量~ml,学龄前儿童为~ml,学龄儿童为~1ml。小儿少尿的标准:学龄儿童ml/24h,学龄前儿童ml/24h,婴幼儿ml/24h;30~50ml/24h,为无尿。

2、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为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水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多数发生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以扁桃体炎多见;发病年龄以5-14岁多见;少尿时,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3、大多数病例属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

4、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异性治疗。主要是休息和对症治疗。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

5、肾病综合征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为特点,是儿科泌尿系统常见病之一。其中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为诊断必要条件。

6、感染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引起死亡的原因。

7、尿蛋白定性:+++~++++,定量:24小时0.05~0.1g/kg。肾活检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肾小球的病变类型。

8、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试用环孢素。明显水肿或高血压时短期限制钠盐的摄入。

9、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常见。上行感染最常见。新生儿和婴儿的免疫功能差,感染多为血行播散。

10、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通常认为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ml可确诊。

神经系统

11、出生时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反射有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咽反射及吞咽反射等。

1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有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颈肢反射,出生后3~7个月逐渐消失。

13、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新生儿以大肠埃希菌多见。出生2个月至儿童期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等为主。最常见的途径是血行感染。致病菌大多从呼吸道侵入血流。

14、神经系统可出现脑膜刺激征(颈抵抗、布鲁金斯基征、凯尔尼格征)阳性,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婴儿前囟饱满、颅缝增宽、表情淡漠,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脑疝)的表现。

15、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80%以上。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16、病毒性脑膜炎80%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17、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有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

18、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本病的特征。

19、当前首选的治疗方案是在发病前2周内给静脉注射大量免疫球蛋白。患儿自主呼吸不能提供足够的氧气量或呼吸麻痹时,可遵医嘱给予机械人工呼吸。

20、脑性瘫痪痉挛型主要因锥体系受累,是最常见的脑瘫类型。共济失调型是小脑受累。明确诊断后应立即进行功能锻炼。

?护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rzcz.com/bytx/10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