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称呼:嗜酸性肉芽肿、浆细胞性口炎、淋巴细胞性口炎,猫白血病病毒性口炎、细菌性抗原过敏性口炎等。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免疫抑制药,如果抑制免疫能取得疗效,那么在病因及病理未得到公认前我们暂称之为免疫性口口腔炎。
免疫性口腔炎:是指起始发病于臼齿后粘膜,可蔓延至全牙龈、喉粘膜及舌下粘膜的慢性,增生性或溃疡性口腔炎。此病必须依靠免疫抑制药物疗法才能取得或维持满意的疗效。
主要临床特点:1、病猫出现口臭、流涎、口角有分泌物或出血,进食时可出现歪头、用前爪抓颊部、突发性恶心甚至怪叫。2、严重病例可因口腔内增生过多而不能合嘴或舌头外露。3、食欲不振、食欲废绝同猫个体忍痛能力有关,与口腔病变程度关系不大。
打开患猫的口腔会观察到:单侧或双侧上下颌最后臼齿之间,粘膜红肿、增生、缺损、溃疡等。此症状为特异性,如无此症状则不能确诊此病!严重的病例可见牙龈红肿、增生,舌根部及喉头粘膜红肿、增生。
发病及传染途径:目前主要认为为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1、猫咪在感染了猫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或)猫白血病病毒(FeLV)和或传染性腹膜炎(FIPV)和或猫鼻气管炎病毒(FVR)等后。一般情况这些病毒会长期刺激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异常分泌,结果产生与自身防御无关的免疫球蛋白,称为高γ球蛋白血症。这样就会有大量的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物在肾脏、肝脏等的血管壁沉着引起障碍,导致这些脏器出现病变。2、机体对口腔内或牙结石的细菌性抗原发生过敏反应而引起的一种特发性疾病。施行臼齿拔出术的病例,只能有60~70%的病例有效果,但是有些病例在1~2年后有出现反复
3、食品因素。由于此病在国内出现及流行的时间同商品化猫食品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所以有人认为是食品中添加的某些成分使有些体制的猫致敏,体内产生特殊的IgE,在口腔粘膜中发生变态反应,而导致增生、溃疡、感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此病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无特异性疫苗。一旦发病家中99%猫咪都有发病可能;其传染途径为排泄物传染为主,也有飞沫及空气传播可能。因潜伏期较长,如发现一只猫发病,其它猫会陆续发病。
紧急应对措施:1、紧急隔离交叉感染2、提升为发病猫的机体免疫力3、氯制剂消毒4、对患病猫佩戴伊丽莎白圈5、对患有猫口腔每天清洁数次6、笼具及用品的消毒处理7、补充维生素等微量元素
END